中國傳統零售業“關店危機”中加速轉型
5月以來,百盛集團位于山東濟南和江蘇常州的兩家大型百貨店先后關門,至此近兩年來百盛已在中國關閉6家門店。沃爾瑪今年3月以來也關閉了重慶、杭州等地的7家門店。去年以來,沈陽伊勢丹、大洋百貨、上海光一百貨等實體零售企業也出現關店消息。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3年中國重點大型零售業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9.1%,增速較上年放緩1.1個百分點,創1999年以來最低。
連鎖百貨店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良玉表示,目前很多百貨商場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嚴重,商品定位不準確,服務不到位,成為阻礙發展的主要原因。同時,人員工資、水電費、裝修成本等都在上升,百貨企業利潤空間逐步減小。
記者了解到,總營業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濟南百盛,定位于中高端品牌,但由于其體量小“天生不足”,商場內一線大品牌數量較少,餐飲、休閑等配套業態也缺乏特色,開業后一直人氣不旺。而在其附近有多家大型購物中心和大型超市,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近年來在中國發展異常迅猛的電子商務產業,則給傳統零售業帶來又一記"重擊"。”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說。
與大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乏力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同比增長42.8%。“網購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強,對休閑等品類的沖擊大,分流嚴重。電子商務蠶食實體店的生存空間。”鄭良玉說。
盡管部分傳統實體店淪為電商的“試衣間”和“展示柜”,甚至讓人產生了百貨業可能被電商徹底取代的擔憂,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電商的沖擊力度很大,但電商不會沖垮中國的傳統零售業。
與電商對比,實體百貨仍具有品牌、體驗等優勢。目前,中國很多傳統零售業企業已著手轉型升級,向多元化、多業態的“購物中心化”方向發展。
好孩子(中國)商貿有限公司CEO高以成指出,過去百貨業就是簡單的賣貨,現在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基本上都是零售占50%、餐飲占30%、娛樂占20%的“五三二”結構,目的就是增強顧客體驗。
面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中國傳統零售業也加速線下線上“雙線”融合。目前,很多實體百貨正在嘗試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通過大數據對顧客進行分析,做好精準化營銷,謀求線下線上融合逆勢突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