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奢侈品牌紛紛打響突圍戰
2015年1月31日,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2014年中國奢侈品報告》稱,2014年,中國消費者在本土的奢侈品消費額為250億美元,同比減少11%;中國奢侈品市場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比重,由2013年的13%下降到了11%。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2014年中國消費者的境外消費達到了81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
據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介紹,在本屆報告發布盛典中,愛瑪仕缺席,理由是其“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在法國開會”,要重新制定市場戰略;同時,蔻馳的整個亞洲區高管都在開會。2014年,很多高端奢侈品集團的總裁頻頻與中國市場人士約會,話題始終圍繞著“奢侈品饋贈風潮”退去后,該如何重新制定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
報告顯示,很多奢侈品品牌正放棄中國市場。財富品質研究院發現,奢侈品假貨的市場可見度是真品的6倍以上,即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奢侈品牌,大部分是假貨,而其中不乏“正規海外代購”的貨品。這對品牌形象而言,無疑是有害無利的。
記者了解到,從這幾天的市場反應來看,香奈兒的降價政策有效,國內銷售額上升。業內預測,其他奢侈品品牌可能跟風。
香奈兒中國降價引發的行業地震逐漸顯現,據長江商報記者觀察,迪奧、百達翡麗、LVMH集團旗下腕表品牌泰格豪雅等一線奢侈品、頂級腕表奢侈品均跟風加入降價行列,最高降價幅度達到40%。
從2013年開始,HUGO BOSS、D&G、百達翡麗、寶詩龍,甚至是入駐近10年的Giorgio Armani旗艦店都已經悄然撤離了上海外灘。2014年,HUGO BOSS在華關閉7家門店,杰尼亞關閉6家,博柏利關閉4家;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法國開云集團亞太區總裁鄧婉穎離職;百達翡麗今年2月率先在香港吹響了奢侈品減價的號角,加上瑞士法郎連續貶值以及同業競爭加劇,其他瑞士名表品牌也頂不住壓力開始降價。
據統計,去年中國內地奢侈品箱包中第一大品牌是蔻馳,這一輕奢品牌的表現能夠超過GUCCI、HERMES、LV、PRADA,較大的折扣和頻繁的促銷功不可沒。奢侈品的需求彈性比大眾商品大,價格調整對銷量產生的影響很大,而銷量增加的同時也會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占有率,適當降價的好處在中國奢侈品市場是顯而易見的。
就在香奈兒在華大規模降價之前,奢侈品品牌曾將未來策略投注于奧特萊斯渠道之上。今年1月,LVMH集團宣布注資國內商業地產砂之船,意圖進軍奧特萊斯領域,打開內地渠道新局面。財富品質研究院分析,奧特萊斯在奢侈品行業已是夕陽渠道而非朝陽渠道,奢侈品品牌不可能長期在奧特萊斯低價拼銷售。
作為奢侈品行業的知名律師,陶景洲透露,在銷量下滑的陰霾籠罩下,奢侈品品牌的外國專家們正在研究:奢侈品是不是該平民化?但中國高凈值人群所關心的則是:奢侈品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樣的品牌才具備稀有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