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體育市場
雖然是人口大國,中國的體育消費卻長期處于較低層次。不過,隨著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和國家政策利好不斷推出,體育開始成為最有“錢途”的產業。
昨日,由21世紀經濟研究院、21世紀經濟報系與京東聯合主辦,由京東體育、京東大數據和京東云提供數據支持發布的《2016 中國體育消費生態報告》出爐。該報告指出,從2015年開始,體育、娛樂用品的零售額占比自本世紀以來首次回升至0.40%,預示著體育消費的拐點已經出現。
2015年,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匹克等五大國產體育品牌均實現營收正增長,其中,安踏突破百億元大關,李寧扭虧為盈。
體育“生態圈”概念,讓很多傳統公司獲得“淘金”機會。“我們正在迎接體育消費場景化革命。以馬拉松為例,我們跑馬拉松,不是簡單地買衣服,還要訂機票、吃和住宿。還有報名和買票,這又涉及到金融。很多人為了跑比賽,還要買無人機航拍。”周慧說。
互聯網企業對“生態圈”概念最熱衷。阿里、樂視、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體育“生態圈”,除了在國內做賽事外,也在海外購買轉播權和大型體育類公司,從體育電商、體育智能硬件、在線票務、體育旅游到體育培訓、體育地產等,實現全面覆蓋。
按照國家提出的規劃,到2025年,中國體育生態總值將達到5萬億元,未來十年年增長率超過20%。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去年全國31省份均出臺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提出具體目標的27省份規劃的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
“福建省提出一萬億的目標,為什么?我們熟悉的品牌好多都是福建省的,如安踏、361度,還有貴人鳥的鞋企都來自福建縣級市,體育產值在2015年超過1千億元。”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周慧介紹說。近年掀起的“全民運動潮”,正在讓中國體育產業逐步擺脫“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報告認為,按照國際水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會出現“井噴”態勢。目前中國人均GDP已達8000美元水平,人均體育消費額卻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未來前景將更大程度地釋放。
來自銷售終端的數據為該判斷提供了依據。京東體育總經理王學松昨日表示,體育品類是京東快速增長的重要品類之一,2013年至2015年銷售增速均超100%。今年“6·18”當日,銷售件數達到去年同期的2.6倍。
與很多領域一樣,消費升級讓體育產業也獲益頗豐。報告顯示,滿足特定人群的“小眾”運動逐漸成為最熱潮流,如徒步旅行、騎自行車、露營、攀巖以及皮劃艇等。這些運動比傳統體育項目更“貴”。
從2013年至2015年的消費軌跡來看,基礎性體育用品的消費比重明顯下降,但騎行、游泳、垂釣用品的消費比重一路上行,尤以垂釣用品和騎行運動的消費增速最快,今年上半年,上述運動消費增速超過75%。
2015年,國內有近200場較具規模的自行車賽事。其中,業余賽事和群眾活動占比8成以上,自行車已從“代步”演變為“健康運動”,帶動騎行市場不斷擴大。
釣魚的吸引力已經可以與馬術、高爾夫和網球相媲美。其中,有7成垂釣消費集中在26歲至35歲的80后群體,消費占比達68.97%。垂釣入門消費集中在千元以上,且復購率很高。
報告還顯示,登山、遠足、滑雪等戶外消費也處在“風口”上。中國奪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后,據估算,此次冬奧會所涉及的冰雪運動帶動其他關聯產業收入將達3000億元以上。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