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連鎖之“維特的煩惱”
在主流家電連鎖企業結束了一級城市的網絡布局之后,新的更大的成長煩惱馬上涌現。到底是努力經營現有網絡呢還拼盡全力加速擴張?擴張速度與企業利潤開始產生了矛盾,開店與并購需要新的平衡,不堪一擊的傳統百貨退出之后連鎖企業之間的價格戰讓連鎖企業心痛身疼?上述四個矛盾成為連鎖企業壯年剛剛開始就需要面對的“維特煩惱”。煩惱需要科學地解決,更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先做大”與“先做強”這兩種理念沒有對與錯或者是好與壞之分,哪個企業使用什么樣的戰略完全是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狀況來安排的。比如說在整個連鎖市場現在最為短缺的是一個全國性的連鎖網絡,誰先擁有這個全國性的大網絡,那么這家連鎖企業就可以率先拿到最大廠家資源,就可以完全改變自己在全國連鎖行業中的位置。但是,過快的擴張帶來的資源消耗是巨大,能不能按照市場擴張的速度去配備背后的物業資源、人才資源等等擴張所需要的資源對所有的連鎖企業來說都是考驗。
如果企業籌措資源的能力能跟得上擴張的速度,那么就是好的事情, 反之風險就會很大。注重單店的利潤不能靜止地看,筆者認為,如果真的個別企業的快速擴張一樣瞬間擁有了巨大的網絡,這些店只要不虧損就可以,只要打平就可以,不見的要贏利,因為有了大的網絡就會有大的贏利基礎。連鎖企業注重單店的贏利是正確的,但是在店頭就是決定今后地位的市場初期擴張期間,這種思路從一方面看是穩健的,從另外一方面看又是保守的和不合時宜的。
中國的家電渠道正在轉型的過程中,非連鎖企業正在從歷史舞臺上退場,家電制造業需要全國性的連鎖零售網絡去替代他們運營成本更高的分銷體系,所以說對分銷市場來說,全國性的連鎖零售網絡是極其短缺的,這是歷史機遇,而中國所有的連鎖企業都還沒建成真正全國意義上連鎖網絡,大舉擴張是網絡短缺帶了的結果,這有是渠道擴張的真正動因。
筆者認為這種擴張無論是對連鎖業態或者是制造業以及消費者來說以及對國家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縝密的連鎖網絡有利于發現真實的潛在需求可以優化制造結構,可以減少整個家電行業的庫存可以減少社會無效資金的占用,可以從微觀上科學調空家電制造業,這對這個行業的穩定發展是有利的,對消費者來說可以強化在售產品的信譽,利于消費者健康經濟地消費。
當然,這個網絡的擴張會伴隨有大量的、扭曲的商業腐敗,這也是目前諸多家電制造企業喋喋叫苦的原因,由于連鎖業態對制造行業以及對監管層來說都是新事物,所以,需求一個過程讓不同環節去磨合,這樣就可以探索出新的監管模式,才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瘋狂地開店之后頻繁的并購成為關注和疑問的焦點。其實,開店與并購是連鎖發展的不同方式,沒有所謂的優勢與劣勢之分,只有企業對這兩種方式使用的效果有好壞之分。在中國連鎖剛剛發展。
連鎖企業自己開店擴張是前幾年的主要模式,連鎖在業務的空間形態上,實際上是不同地域業務的組合,因此這種開店是連鎖企業發展基礎的基礎。從目前中國連鎖企業看,沒有一個企業一開始就是連鎖企業,也是在探索中發展的,因此,開店實際上是在鍛煉這些流通企業連鎖能力的必由之路,在經過自己的開店之后連鎖企業可以生成自己的連鎖管理模式。
在擁有成熟的適合中國市場的連鎖管理經驗之后并購成為快速擴張的捷徑,因為這些企業可以用自己的無形優勢去運作社會上的其他品牌的店面,所以說并購是中國連鎖發展必然要出現的一個階段,應該說是好的事情。
拿著喇叭到處喊著低價格的連鎖企業至今仍然沒有創造出自己的能創造低價格的連鎖流通體系。因為我們現在的連鎖企業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連鎖,可供給他們降低成本的物流等領域的工作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連鎖企業的低價格不是自身優勢的顯現,而是自己打價格戰然后讓廠家去買單,如果有企業形成了實際的經濟面(資金、信息、物流層面)的連鎖的話,它就可以拿出自己的低價格模式,而現在低價格模式是一種非道義的偽低價優勢,是連鎖企業在嘩眾取寵。
從目前看連鎖企業的利潤不會受到很大沖擊,因為降價損失被轉嫁到廠家身上了。維持狹小的利潤空間必須靠一個龐大的、自成系統的連鎖網絡。連鎖企業的利潤不應當只看產品的進銷差價,從這個角度看他們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小的,但是他們對制造層面的資金占用應該被看成是自己的利潤,因為這些資金被很多連鎖企業拿去做地產項目,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家電連鎖應該被算做是暴利行業。這種價格戰會一直存在,高層次的價格競爭應該是連鎖企業拿著自己的資源去打價格戰,價格戰的后果由自己承擔的時候就是高層次的競爭的開始,也是我們連鎖企業真正構建起自己能創造低價格連鎖體系的時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