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
100多年來,實現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中國夢”,對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來說,他的“中國夢”就是把匹克打造成享譽國際的民族品牌。
2013年8月2日,福建泉州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管理的泉州匹克鞋業有限公司、匹克(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匹克”品牌出口運動鞋和運動服裝獲得免驗資格,標志著“匹克”品牌率先成為全國首個出口免驗品牌,開創了全國“品牌免驗”的先河,率先實現由產品免驗到品牌免驗的歷史性跨越。匹克,正以民族品牌的姿態全面開啟市場國際化。
自創民族品牌 醞釀揚帆國際
許景南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晉江地區涌現出一大批服裝、鞋帽的家庭作坊和小加工廠,生意紅火,這讓他看到了創業的機遇。經過考察之后,許景南將目光瞄準了運動鞋制造業,并計劃為耐克做配套加工。“沒想到,廠房剛建好,耐克就搬到了莆田。”這讓許景南的代工計劃瞬間流產。最后,“我們決定自己做。”許景南到現在依然堅定這一信念,在他看來,耐克的撤離不是喪失機遇,而是給了他創造自己品牌的機會和信心。順理成章地,許景南接收了耐克未能帶走的一大批開發人員,實現了人才積累。于是他們有了自己的品牌。
“當時就想,為什么我們就只能為別人貼牌加工?中國企業應該有信心、有志氣創造自己的品牌。”許景南說。
創業初期,許景南就定下“品牌國際化”目標,醞釀用全球資源服務企業,創造自己的國際品牌。“沒有夢想就沒有今天的光明。”許景南鏗鏘有力地說。至此,許景南帶領他的團隊,夯實了匹克在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開啟了匹克民族品牌國際化的漫長道路。
彰顯國際視野 施展全球戰略
“品牌說到底就是一種精神。”許景南覺得很多同行和他一樣,“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屬于自己的、值得驕傲的民族品牌,我想這都是幾代中國人的夢,這也是民族品牌的中國夢吧。”在許景南看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民族品牌成為全球競爭中必然要做的。然而,讓民族品牌走出國門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長期堅持的成果。“為了國際品牌,我們做很多的準備。”許景南介紹道,匹克通過名稱、標準、商標國際化,以及各項國際賽事、上市準備,啟動品牌國際化戰略,把發展戰略從國內拓展至國外,真正實現民族品牌的國際化。
自品牌國際化全面啟動以來,匹克始終積極參加國際上的組織合作,包括讓國際的高端組織、明星做代言,陸續與NBA、WTA(女子國際網聯)、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國際知名賽事資源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并贊助澳洲國家男女籃球隊、伊拉克奧運代表團等多個運動隊和多項國際賽事,逐步樹立起一流的國際體育品牌形象。2011年,匹克成為國際最高籃球管理組織——FIBA的全球合作伙伴,為匹克國際化再添砝碼。2012年,匹克全美旗艦店在洛杉磯西好萊塢梅爾羅斯大街隆重開業,標志著匹克正式進入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市場,開始與國際頂級運動品牌同場競技,并致力通過美國市場影響全球市場。
勇擔民企責任 鍛造國際品牌
許景南認為,匹克品牌國際化的實現,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離不開強大的祖國在背后支撐。“匹克能夠成功走出去,不僅因為匹克自身實力的增強,更在于國家綜合國力的躍升。”許景南表示,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改革開放以來,不僅讓中國變得強大起來,也給了中國的民營企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只有小國沒品牌,弱國沒品牌。中國的國際品牌責任在民企,民企要主動扛起這份責任。中國改革開放的強大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和保障,民企應該大膽地走出去與國際企業競爭。”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國家整體實力的加強,讓中華文化再次廣為傳播并被廣泛接受,也讓企業創建自主的國際品牌成為可能。
“我們的航空母艦有了,我們的航天技術有了,我們的奧運金牌有了,現在沒有國際品牌,這需要我們企業去努力,需要我們中國人一起共同努力。”許景南說,“20年來,匹克一直朝著國際品牌的發展目標前進,這不僅是民企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民企最大的榮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