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未來建設中需要更多使用財經語言
今年,國際市場風云變幻,不但沖擊了不少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經濟,國際上不少國家也開始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質疑:中國的經濟前景究竟如何?若如果來國際經濟、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劇,會否影響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進程?
我認為,財經(財政、金融和經濟)語言是國際社會大多可以“聽懂”的語言,“一帶一路”未來的建設中需要更多使用財經語言和國際溝通、交流。
其一,財經語言令外界增強對“一帶一路”信心
不少機構的研究報告均顯示,由于世界經濟的下行趨勢以及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擴大,預計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停滯于2%左右。加上中國經濟從此前的高速增長回落到中高速增長階段,未來幾年GDP6.5%至7%的增速可能會成為新常態,令各國對中國經濟前景憂心忡忡,憂慮中國未來難以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同時也擔心隨中國經濟增速下調,外匯儲備減少,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將會減慢。
對此,一方面,中國政府包括各駐外使館、傳媒機構,應該更多使用財經語言,用國際社會易以理解的方式,及拿出深具說服力的解釋,以充分的案例和理據讓各國知道,即使在2015年中國經濟遭受國際各種因素沖擊,中國仍以占全球約14%的GDP總量創造了占全球約25%的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作出超額貢獻。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動力的轉換,以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必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多的增長動力。
另一方面,中國的媒體也需要更多以財經視角對外傳播,以令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的新常態,同時能夠進一步掌握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中的細節變化,清楚了解到中國經濟的增速既是經濟規律的展現,也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應當理解中國經濟增速雖放緩,但仍有實力、仍有能力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能夠促進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這都是媒體在推動“一帶一路”進程中需要承擔的責任。
中國更應當向沿線各國強調,作為地區性的經濟、金融大國,中國在歷史上一直為區域經濟穩定擔任著重要角色,如在此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美國次貸危機中,亞洲各國經濟、市場都出現了巨幅波動,中國則在穩定亞洲經濟中承擔起了巨大責任,未來也同樣如此。
其二,“一帶一路”對外傳播宜重財經話題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中國政治領域的大事,更是經濟領域的大步推進。然而,當前“一帶一路”在對外傳播中,仍以新聞尤其偏政治、政經方面的報道為主。事實上,“一帶一路”想要得到沿線各國的最大程度認同,一定要避免過去“唯政治論”,過度展示意識形態和政治理想的態度,更應當把傳播的突破口放在金融、文化等領域。
當前隨國際金融體系的逐步一體化,各國金融系統愈趨深層次聯結,金融漸漸成為一種國際共同“語言”,各國民眾對股市、外匯市場、債券市場、重金屬價格等共同的體驗,已產生了廣泛“通感”,面對金融市場的表現,無論語言、風俗、民族、國籍都不是障礙。因此,在金融領域,用通用的金融“語言”來傳播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構想,將可大大增加構想對沿線各國民眾和機構的吸引力。
“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包括“資金聯通”,其涉及的建設項目需要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資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其中涉及的合作以及投資機會更將是多不勝數。我認為中國可聯合沿線國家,共同搭建區域性的金融合作網絡,并嘗試將已在滬港通中實現的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向外拓展到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樣,不但沿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能感受到合作帶來的益處,連各國的普通民眾也可以分享中國經濟繁榮以及“一帶一路”帶來的投資機遇。
中國也應當更積極參與及制定區域內的金融制度頂層設計。當前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在機制上存在“特里芬悖論”——美國通過美元的主導地位向國際轉嫁其金融危機,不但嚴重沖擊環球金融市場,部分地區、國家更因此爆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加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國際貨幣結算廣泛采用美元,不但成本較高,還容易遭受匯率波動風險、信用風險和貶值風險等風險。
例如,中國政府可考慮聯合即將成立的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內的政府和金融機構,通過新型“區塊鏈”的技術嘗試開發一個虛擬貨幣系統。這種由各方共同擬定規則,信用建立在聯合協議上的系統,為其運作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據。該系統不但是雙邊貨幣互換、多變交叉貨幣互換的網絡版,更是升級版、智能版。
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是促進經貿、投資、旅游等眾多領域合作的基礎和支撐,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對外使用更多的金融語言、金融邏輯,不但可加強中國與沿線各國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更將加強中國與沿線各國在其它領域的互聯互通。
因此,中國政府、各駐外使節和媒體機構,在涉外交流、對外傳播中都必須更多使用財經語言,才有可能打好國際信心戰,釋開各國對中國經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疑惑,助推“一帶一路”進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