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微硬”之路
屢敗屢戰的歷史
去年發布自有品牌平板Surface RT與Pro,微軟抱著滿滿的心,希望將桌面的優勢帶入平板領域,挑戰蘋果與谷歌的主導地位。但市場給出的反應卻如同刺骨寒水。今年第一季度Surface RT和Pro全球總銷量只有90萬臺,市場份額不到2%,而同期蘋果iPad銷量則是1950萬部。硬件差別不多的產品,銷量卻是天壤之別。
更令微軟尷尬的是,截止今年第二季度,Suface產品線總銷售額為8.53億美元,卻不得不計入9億美元與RT相關的資產減值,再加上前期投入9億美元與Surface及Windows 8相關的營銷費用,微軟在Surface上可謂損失慘重。由于RT平板實在表現慘淡,HTC、三星等OEM廠商紛紛放棄了RT研發計劃,目前還在繼續推進的公司只有微軟自己。(好伙伴諾基亞已經被微軟收歸旗下)
面對這樣的失利,微軟依舊沒有放棄。今天他們在紐約發布了第二代Surface,繼續前行在通往微硬的道路上。如果回顧過去十年的發展,就可以發現微軟并不害怕失敗,只要屢敗屢戰可以換來未來。
除了Windows和Office這種牢不可破的搖錢樹,軟件巨人微軟在開辟新產品方面也曾遭遇諸多挫折。Xbox、Zune、Bing無不都是開局慘淡,連續數年不斷虧損,被市場和業界持續唱衰。這些曾經起步不利的產品有著不同的結局:Xbox如今已經成為微軟最成功的產品之一,Zune則在多年堅持后被果斷放棄,而Bing雖然業績并不靚麗,但卻是微軟對抗谷歌的支柱型業務。
或許,微軟希望Surface成為下一個Xbox,像十年前對抗索尼與任天堂一樣,在蘋果與谷歌主宰的平板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但即便無法如Xbox那般成功,Surface對微軟的意義也不次于Bing,因為移動已經成為微軟不能承受之重。智能手機與平板機的失利,正是鮑爾默提前辭去CEO職位的重要原因。
鮑爾默為微軟確定的戰略是轉型成為一家“設備與服務公司”。軟件巨人微軟的業務橫跨企業級與消費兩大領域;對企業市場持續成功的微軟而言,轉型的意義就在于實現手機與平板領域的突破。斥資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硬件部門是微軟這一戰略的重要體現。諾基亞Lumia手機出貨量已經占據了Windows Phone陣營的近九成份額。憑藉著這一收購,微軟幾乎等于自身壟斷了WP產品線。
而在平板領域,微軟只有沒有諾基亞這樣的戰略伙伴,只有靠Surface產品來推動諸多OEM廠商跟進,尤其是Pro產品線。微軟并非不愿Surface實現巨大銷量,但以Surface為示范推動硬件伙伴共同打造Windows平板生態圈,才有可能在蘋果及谷歌平臺下占據自己的份額。這才是微軟Surface產品線最重要的目標。雖然Surface Pro的銷量并不大,但從宏基、華碩及戴爾等主流廠商今年紛紛推出Win 8平板來看,第一代Surface Pro也完成了微軟的部分目標。{page_break}
兼顧娛樂與工作
因此,即便第一代Surface表現暗淡,微軟也會堅定地繼續推進Surface戰略。差異化是微軟平板可能的突破之路,具體而言就是打造兼顧娛樂與工作的平板,實現蘋果與谷歌平板所不能的功能。從第二代Surface平板的功能來看,微軟繼續堅持著這一定位,希望用更強勁的性能來打通娛樂與工作。
蘋果和谷歌將平板主要定位于內容消費設備,雖然在內容生成方面存在缺陷,但完善的應用生態圈提供了更多的娛樂功能。第一代Surface雖然在工作效率方面突出,但應用與便攜性的不足卻令娛樂功能無法與蘋果及Android平板相比。再加上與蘋果iPad相同甚至更高的定價,第一代Surface的銷量慘淡也在情理之中。
在第二代Surface產品上,微軟繼續提升處理器性能:RT的升級版Surface 2采用了NVIDIA的Tegra 4四核芯片;而Surface Pro 2則加入了英特爾最新的Haswell酷睿i5處理器,在繼續提升性能(20%)的同時,極大提升了電池續航時間(75%)。如果加上最新的Power Cover鍵盤蓋,Surface Pro 2已經可以實現蘋果Macbook Air那樣的全天續航能力。
在發布會上,微軟Surface副總裁帕諾斯·帕奈(Panos Panay)對Surface Pro強調得最多的一點就是“全性能”:這是一款能夠兼顧工作與娛樂的平板,是一款性能可以挑戰筆記本的平板機。從當場演示Surface Pro 2運行大型游戲以及各種文檔處理,以及編輯專業攝像機RED所拍攝的視頻來看,Surface Pro 2完全當得起一個工作站(WorkStation)的稱謂。
微軟的思路很明確。一個消費者需要擁有幾款電子設備?智能手機和筆記本是不可缺少的,平板機目前更多是娛樂為主,偶爾處理下郵件。而人們出門的時候,不會想要同時帶著平板機和筆記本。如果有一個產品可以既像平板一樣用于掌上任務,又通過配件變身為一款真正全性能筆記本,再加上合理定價,那這樣的產品幾乎肯定會受到歡迎。
這就是Surface Pro產品線的定位。如果Surface Pro真正完美兼顧娛樂和工作,同時具備便攜與全性能,那么微軟平板就完全有實力贏得市場,畢竟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是Windows的用戶。但從Surface Pro 2的定價來看,這款產品更有可能的競爭者反而是微軟盟友英特爾主推的超極本。輕薄便攜與高效性能同樣也是超極本的重要賣點,而目前越來越多的超極本也開始配備觸摸屏,甚至可以變形作為平板使用。
在定價方面,900美元起售的Surface Pro 2也與超極本大體相當,接近蘋果Macbook Air的水平。微軟相信未來的筆記本會與平板機相互融合,Surface Pro就是這樣的產品;而與此同時,超極本也在觸摸屏和變形設計的推動下,向著這一方面演變。這兩大產品線都是微軟與英特爾的產品,卻是微軟和英特爾各自主推的概念,而如今更有可能內部競爭。
而Surface 2則是微軟在低端平板的堅持。雖然微軟收購諾基亞之后,RT平板只剩下微軟獨自堅持,但至少目前微軟還沒有放棄的意圖。Surface 2進一步在芯片、屏幕、攝像頭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從硬件的角度來看,這款平板已經不遜色于蘋果iPad,在工作性能方面也優于iPad,明顯的短板的就是應用數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從去年10月正式上市至今,RT商店應用數量花了12個月達到10萬級別,而當初iPad應用數量達到這個門檻則是用了14個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