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從海藻中提取纖維并織成布料
作為現代紡織的主要原料來源,棉麻、石油化工等纖維越來越受資源、環境成本制約,中國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成功從海藻中提取纖維,紡成絲線并織成布料,在海洋中開辟紡織纖維的第三來源。
經過4年時間的反復實驗,青島大學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夏延致帶領研發人員成功利用海藻提取海藻酸鹽為原料,以水做溶劑,用特殊設備制出了強度高、性能好的海藻纖維,并成功紡成布料。
夏延致說,到目前為止,研發人員已經可以從多種藻類中提取纖維,包括褐藻、瓊膠原藻、卡拉膠原藻,甚至是多次在黃渤海近岸海域堆積成災的滸苔等。
在培育基地的實驗室內,記者看到染著多種顏色的海藻纖維、海藻酸鹽顆粒以及用海藻纖維織成的布料樣品。參與研究的博士孔慶山介紹說,海藻纖維的制取已經經過了初試和中試階段,大規模的生產正在準備過程中。
據孔慶山估算,按現有生產技藝,一噸淡干海帶,可以提取200公斤至250公斤海藻酸鹽,形成200公斤纖維,而每100克海藻纖維就能織一平方米布。
依此計算,海藻纖維的成本初步測算每噸5萬-7萬元。孔慶山說,如果把海藻纖維和棉花混紡的話,還可以織更多的布,成本更低,而由海藻纖維制成的布強度比棉的要結實。
“現今陸地纖維和合成纖維在環保方面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尋找一種新的可再生的環保型纖維材料。”談起對海藻纖維的開發初衷夏延致這樣說。
目前,中國每年消耗6000萬噸左右纖維,生產途徑主要來源于棉、麻、毛、絲等動植物天然纖維及其再生纖維,以及取自石油的合成纖維,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纖維的獲取越來越受到土地和石油資源短缺的制約。
與此同時,生物質化纖正在中國蓬勃發展。2009年,中國生物質再生纖維產能已達191萬噸,占世界總產能的77%。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藻養殖與加工國,海藻酸鹽產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非常有利于海藻纖維原料的獲得和大規模開發生產。同時,海藻纖維原料的生產不占用石油和土地資源。”夏延致說。
由于取自海洋,海藻纖維具有本質阻燃性,同時,纖維中含有大量的金屬離子,可有效屏蔽電磁波,起到防輻射的作用。夏延致說,海藻纖維的這些有利特性加上良好的紡織加工性能,使它不但可以做成普通的衣物,還可以用于制造消防服、防護服、醫療服等特殊用途的服裝。
目前,這一研發技術已獲得國家“863”、國家發改委紡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大成果轉化等項目的支持,已申請十余項發明專利,并有3項獲得授權,經國內多名院士和知名專家鑒定,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悉,為推動海藻纖維技術的應用,家用紡織品企業青島喜盈門集團已斥資建設大型生產線,目前生產車間建設接近完成,預計2011可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生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