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服裝產業的“破”與“立”
江門是廣東服裝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依托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華僑資源,吸引了大批服裝、鞋帽企業到我市投資,逐步形成配套比較完善的服裝產業鏈,是我市起步較早、基礎較好的產業之一,與紡織業聯袂后位列我市六大傳統支柱產業行列。
然而,隨著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浪潮的到來,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市服裝制造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目前我市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瓶頸?行業發展前景怎樣?如何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中突圍而出?針對這些焦點問題,市統計局日前通過科學的調查分析,首次權威發布了《江門服裝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1 現狀
以中小企業為主 規模效益不足
據了解,截至2010年底,我市有規模以上服裝企業257家,2010年全市服裝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6.89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3%。這些服裝企業主要集中在開平、蓬江、臺山三市(區),三地共有規模以上服裝企業192家,占全市總數的74.7%,完成工業增加值37.79億元,占全市服裝業總數的80.6%。開平市服裝企業最多,有110家,占全市42.8%,其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39.5%。
《報告》透露,2010年,我市257家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共計完成產值177.99億元,企業平均產值6925.68萬元,大大低于當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產值1.18億元。總產值超億元的服裝企業共54家,占21%;超3億元的企業僅6家,占2.3%;規模最大的前10位企業合計完成總產值34.72億元,占全市服裝產業總產值19.5%。48.2%的企業產值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是一個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型企業較少的產業。
江門服裝企業每年擁有近4億套(對)成衣(鞋帽)的生產能力,2010年全市服裝產品產量達38407萬件,比2006增長64.1%,占全省產量的5.47%。257家服裝生產企業中,有122家的產品出口到國外,占企業總數的47.5%,共實現出口交貨價值65.68億元,占這些企業總產值的66.8%,占全部服裝企業總產值的36.9%。
數據顯示,我市服裝產業外向型特征顯著,對國際市場依賴較大。
此外,從地域來看,我市服裝產業主要集中在開平、蓬江、臺山三地,其中開平市位居第一,產值67.13億元,占江門全市服裝業產值的37.7%;占當地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8%,是開平的支柱產業。
勞動密集型行業 生產效率不高
《報告》顯示,2010年,我市規模以上服裝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1.91億元,主營業務成本146.08億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2.6億元。企業戶均主營業務收入6689萬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01萬元,這些戶均指標分別只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0.26%和70%。
2010年,我市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從業人數接近7萬人,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綜合效益指數為184.87%,總資產貢獻率22.2%,資本保值增值率143.22%,資產負債率49.76%,流動資產周轉率3.13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6.3%,全員勞動生產率76692.6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7.35%。其中:總資產貢獻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產品銷售率均比規模以上全部工業企業高,顯示我市服裝企業的盈利能力、運營效益均較高;資產負債率略低于規模以上全部工業企業,一方面反映了服裝企業經營穩健,對債權人保障程度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業融資能力不強,經營過于保守;流動資產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均低于規模以上全部工業企業平均水平,其中,全員勞動生產率僅為全部工業企業平均水平151491.2元/人·年的一半。2010年末全市服裝企業存貨20.42億元,占總資產的24.3%,比重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13.8%高10個百分點,降低了流動資產周轉率。這些數據表明,企業如何能有效盤活資金和提高生產效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統計顯示,以2010年為例,全市257家服裝企業中有19家虧損,企業虧損面為7.4%,比全市全部工業企業虧損面8.5%低1.1個百分點。盈利的238家企業共計實現利潤總額為9.89億元,企業的平均利潤總額為415.55萬元,比規模以上全部工業企業平均水平837.77萬元低50%。
2 前景
一個“日不落”的都市型產業
“從《報告》的數據分析來看,我市服裝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企業規模不大,以中小企業為主力,規模效益不足;二是勞動生產率不高,只有全部工業的50.62%,過分依靠勞動力數量,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相對較大;三是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研發、設計能力薄弱,科技投入不足,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四是品牌建設不足,企業發展大多數還停留在貼牌生產階段。”《報告》撰稿人、市統計局統計師陳軍文在解讀《報告》數據時表示。然而,盡管如此,他對我市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十分看好。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服裝產業發展前景依舊向好。”陳軍文表示,“服裝業雖然是個傳統產業,但同時也是一個‘日不落’的都市型產業。”{page_break}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服裝零售額增長率分別為:2004年的18.7%、2005年的19.6%、2006年的19.2%、2007年的28.7%、2008年的25.9%、2009年的18.8%、2010年的25.8%。“可見,國內的服裝消費市場已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我市服裝企業應抓緊機遇,合理調整國內外市場戰略,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陳軍文認為,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搶占國際市場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之選,另一方面,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等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服裝消費的升級,都為服裝業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后,服裝業將進入又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我國正在進入這個階段。”陳軍文表示。
3 思考
市場競爭激烈
轉型刻不容緩
一方面是行業的發展前景依舊被十分看好,而另一方面行業的競爭又十分激烈。“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實,我市服裝業應把握機會,積極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新一輪大發展做好準備,否則,難免會被市場淘汰。”陳軍文認為,“當前國內外服裝企業競爭激烈,而這種競爭大多已不在產品之間、價格之間角逐,更多地表現在產品的設計創新、品牌的營銷服務和對市場的反應能力上。”對于我市服裝產業如何轉型發展,在競爭中繼續做大做強,陳軍文還提出了以下建議:
轉變增長方式,向知識密集型轉移。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移,要從開拓新市場、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使用新材料、探索新制度等方面去尋求突破。
提高要素質量,向先進技術要效率。首先應加大先進設備、技術的引進力度,通過引進先進的裁剪、縫制、整理設備提高產品質量、節約人力物力的使用;其次必須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通過加強職工的培訓學習,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抵減工資上漲對成本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依靠員工素質的提高,提供品牌保障。
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倡以企、校、研相結合解決中小企業設計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短期來說,可利用我市高校科研力量,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設計隊伍,參與企業的設計與研發工作;長遠來說,應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接對,采取派出去培訓,請進來指導等多種形式,培養企業自己的設計隊伍,提高其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
加強營銷管理,提高市場開發水平。我市服裝企業應抓緊機遇,合理調整國內外市場戰略,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營銷隊伍是企業把產品推向市場的重要力量,特別在全球一體化形勢下,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及時捕捉國內外市場產銷變化信息,把企業置于全球范圍內的供應—生產—銷售產業鏈中。
創新經營模式,提高市場反應能力。要通過建立網絡聯盟提高與供應商、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傳遞效率,更密切地與客戶接觸,更廣泛地搜集市場信息,確保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并把信息更快地反饋給供應商,通過加強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來壯大自身實力,拓展經營空間,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