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沙預計改建成“奢侈灣”?
海心沙預計改建成品牌展示平臺,吸引世界各地知名品牌入駐。
海心沙看臺摘掉“臨建帽”已經一個多月了,未來海心沙將如何發展?是主導公益還是發展商業?這些市民關心的話題在昨日的“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城市品牌展示平臺座談會”展開了討論。而海心沙究竟是姓“公”還是姓“私”,這個功能定位成為昨日政府官員、專家、企業最為關切而又“未解決”的問題。記者同時了解到,海心沙演出11月份后會常態化,將推出主要針對游客的“廣州特色文化餐”。
擬建著名品牌展臺
海心沙亞運賽后開發又有新進展,島內東側現有低層建筑預計將改建成品牌展示平臺,努力吸引世界各地著名品牌在此進行形象展示。上述消息是從昨日舉辦的海心沙項目學術研討會上透露的。
海心沙業主新中軸公司與會人員介紹說,在市規劃部門通過海心沙賽后利用規劃后,目前賽后利用開發有了新進展,包括主席臺在內的島西側部分已經由國企廣晟集團接手利用開發,而包括演藝場地在內的島中部仍由新中軸公司經營,主要是作演出場地,而島東側部分則仍未明確未來由誰接手。根據一個月前市規委會通過的海心沙賽后利用規劃,島東側將允許適當的開發,但建筑量和容積率等指標不能超過現狀,功能上則允許引入商業功能。
在這場討論會上,部分來自文化創意公司的人士提出計劃,可以將海心沙東側建成世界各地著名品牌的展示平臺,彌補目前在高端消費品領域廣州和北京、上海的差距,此舉更可以拓展珠江新城CBD和廣州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廣州時尚產業的發展,“成為世界時尚之都的巴黎、米蘭、倫敦、紐約、東京,無一不是因為擁有自己的時尚平臺而蜚聲國際。”廣州珠江文化娛樂制作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啟光說:“中國有近7萬家服裝企業,幾十所有設計專業的院校,數不清的服飾品牌和設計師(超過50%的十佳設計師誕生于廣東)。他建議在海心沙設立“LUXURY BAY”(暫名奢侈灣),一個品牌匯聚的地方。”
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劉江華則提醒說,海心沙可以有公園、演出場地和商業展銷功能,它們并不完全矛盾,海心沙應該帶有公益性質,如果這里有商業展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前來觀看,增加的人流也可以提高展銷的效果,發展時尚產業也可以提高廣州文化和科技實力。
東區考慮建設游艇碼頭
海心沙業主、新中軸公司副總陳強說:“海心沙現在作為公園管理,收費主要是為了管控人流,同時為后亞運建設運營做好基礎工作,騰出思考的空間。目前西區的看臺已經承租給廣晟集團,中心區開放舞臺也在嘗試各種活動,包括文化類、演出、商貿類等活動。同時,東區原來部隊的舊房子都保留下來,接下來要考慮怎么結合開發成休閑基地。”據透露,目前東區正在考慮建設游艇碼頭,將其開發成一個休閑基地。
海心沙賽后運營籌備辦公室謝海濤說:“海心沙未來的文化發展主要是島的看臺部分和舞臺部分。怎么讓其延續下去,成為廣州的文化名片?像張藝謀做的印象系列、長隆大馬戲、常州的春秋煙城、劉老根大舞臺等等,都對海心沙有借鑒,但海心沙有其獨特之處,沒有可以直接照搬的。”據介紹,海心沙11月后將有常態演出,而不單針對市民,更重要的是為到廣州的游客奉獻一出“廣州特色文化餐”。{page_break}
后亞運時期怎么做?謝海濤說,海心沙目前已開發的分為三大區域:西區看臺的功能區、看臺整體、舞臺區以及噴泉,而將對東區進行規劃,將來不會有比看臺體量更大的建筑物出現。
三問海心沙
定位?? 姓“公”還是姓“私”?
臨建轉正、開放公園變成收費公園……亞運之后,圍繞海心沙的爭議不少。
海心沙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表示:“廣州的文化創意產業氣候不強,不能僅僅把海心沙看成是遺產,而應該是搞活了的又大又亮的名片。一個城市有沒有國際影響力,像倫敦、巴黎、香港,就是看它時不時尚。”
他直言:“海心沙究竟是不是公共空間,如果是營業的問題要怎么平衡。老百姓不用花錢享受最好的東西當然開心,但是你要想想財政的壓力有多大,不運營不行的,畢竟東西老舊了需要維護,但是怎么平衡?”
另外,他還擔心:“現在說搞著名品牌就是搞高檔的東西,人家一聽就覺得是搞富人區了。你或許有很多理由,但必須先搞清楚,究竟是做公園還是兼容適當營運,如果搞運營,首先要解決這個前提,這個地方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
省社科院教授李楊說:“賽后場館利用是世界性難題,要回歸理性,不能把它完全做成賺錢機器。”她認為,純粹做公益是不可能持續的,要兼容經濟性。她說:“目前,方案還沒解決戰略定位問題,到底政府、市場分別要扮演什么角色?國際上,有的是政府包攬,成功的很少。市場需求是最難解決的,要分配好利益,各方都能通過項目得到需求的滿足。如果以后賺錢盈利,可以考慮辟一個基金,給市民購買消費,就不要再買票進來了。”
功能?? 哪些資源和優勢可挖掘?
定位問題解決的是海心沙可以干什么,而接下來的問題便是,海心沙這片“寶地”有什么資源和優勢,能夠做什么。
多名與會人員表示,海心沙的功能應該有三大類:一是公園性質、二是演出場地、三是商業展銷。其中,海心沙的公益性定位獲得了普遍認同。
劉江華表示,“我個人認為公園是不應該收費的,如果公園免費開放,人多了,這里又有展示展銷,他們就會來看。”
“海心沙應該成為廣州的一張名片、一個地標。”劉江華表示,海心沙可以發展時尚產業,這個產業融合了文化和科技、傳統和現代元素,雖說有勞動密集型屬性,但也有知識密集型特點,對城市產業升級具有一種引領作用。
一名政府部門負責人也認為,要發展時尚產業有很多理由:“珠三角地區消費力上來了,偏偏歐美下去了,我們有消費力。為什么IPHONE賣斷貨?說明消費內需是很強的。關鍵是我們沒有時尚創意,沒有符合人性不斷追求的東西。”
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項目開發總監王梓臣則表示,海心沙應該建成嶺南公益文化地標。“我們還沒有嶺南公益文化地標,現在的公益文化地標還多是市民廣場,(如果做得好)會是品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創新模式。”
費用?? 如果免費開放誰買單?
目前,如何平衡商業與公益之間的矛盾,成為海心沙面臨的核心問題。昨日,多名與會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海心沙的公益性是毋庸置疑的,政府肯定會考慮,但靠財政補貼也不現實。
“老百姓不用花錢享受最好的東西當然好,但是要想想財政的壓力有多大,不運營不行,東西都老舊了,都需要維護,但是怎么平衡?”一名政府官員說。
將海心沙進行分區分功能改造,進行運營,利用商業反哺公益,成為眾多與會人員開出的藥方。
“賽后場館利用是世界性難題,要回歸理性,不能把它完全變成賺錢機器。”李楊認為,純粹做公益是不可能持續的,要兼容經濟性,這背后肯定缺少不了商業模式、政策配套,同時政府也應給予一定的補貼。李楊建議,如果以后運營項目賺錢盈利,可以考慮開辟一個基金,用基金購買服務供市民消費,市民不用買單。{page_break}
王梓臣認為,把海心沙打造成開放式的知名品牌活動場所。從免費運營模式帶來的成功經驗來看,只要你讓老百姓滿意,人氣不成問題。“做好這些經營,海心沙一年運營費用4000多萬,要平衡下來問題應該不大。”
黃啟光也認為,海心沙作為公園,老百姓肯定是不用買單的,但政府的財力也不足以支撐免費,只能依靠創意,讓商業運作來買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