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NPE,給公眾“衣”的安全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衣食住行是生活之本。日前,某NGO組織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引發了公眾對于“衣”的安全環保方面的擔心。這份報告稱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匡威、KAPPA、李寧、H&M等多家全球知名服裝品牌產品中含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殘留。
報告還指出,任何企業都具有淘汰有害化學物質的義務,那不只局限于向發達國家消費者出售的最終產品,還包括影響發展中國家工人和環境的生產過程。
在被涉及的服裝品牌中,李寧公司是最快表態的中國企業,他們于8月22日和24日,先后在官網上發布聲明,不僅對“產品是否符合歐盟REACH標準”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解答,還做出了在供應鏈中實現環境友好型排放的積極承諾。
歐盟于2005年頒布了《REACH法規》,在附錄17中提出:在歐盟市場上銷售的用于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助劑其添加的NPE物質不得超過1000毫克/千克。據悉,李寧的所有產品都通過了第三方國際檢測機構的檢測,是安全的、無毒的,完全能在歐盟任何國家銷售,消費者可以放心穿著使用。
作為絕大多數品牌和國家現在普遍使用的一種物質,如何將NPE的危害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需要多層次協同推進。長期以來,包括李寧在內的眾多紡織品服裝企業一直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想達到最后的勝利和NPE的完全消除,還需要一定時間。
因為目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還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如果完全按照國際標準來執行,國內大多中小企業將無法生存,大型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將大幅提升,而采購商和消費者并不接受價格提升,從而導致企業綜合競爭力下降。
未來,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必然會繼續以負責任的態度,在材料研發、生產工藝、檢驗測試等關鍵環節中加大投入和改進品質,縮短“去NPE化”所需要的時間,為消除有害物質對于環境的影響,引領行業健康、綠色發展貢獻力量。{page_break}
但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8月26日,李寧公司就宣布于2019年在供應鏈中最終消除影響環境的化學物質,實現環境友好型排放;將NP、NPE等列入化學品控制名單,推動供應商在各個環節中嚴格遵守這一要求;在接下去的4個月時間里,和200余家供應商、行業權威機構、NGO組織等密切溝通,商討對于2019年實現環境友好排放目標的具體實施辦法,并在2011年底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公布于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