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零售對站網購
在近日舉辦的“2011中國創新消費熱點高端論壇”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等業界精英在論壇上發表演講,觀點鮮明。
王健林:
網購不會替代實體終端
“十二五”規劃中指出,中國消費市場在5年之內要翻一番,從15萬億元增加到30萬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5%。王健林提到,高速的消費增長應依靠“創新消費熱點”,從百貨類企業角度出發,王健林認為應大力發展體驗型消費,即在商業設施內進行的、以感官體驗為主的消費,如看電影、打電玩、健身、餐飲等。
針對目前網上購物的流行和網絡消費的大幅增加,王健林認為網購的確發展迅速,但“網購替代終端”的說法卻不可能實現。
“在20年前的美國,網購的流行確實使終端市場產生了變化,但是網購永遠無法替代終端。”王健林說,網購的總量確實在擴大,但終端市場的總量也在擴大,從整體占比上來看,網購所占的比重并未提高太多,實體購物仍然略勝一籌。
談及商業中心未來發展趨勢,王健林表示,擴大體驗型消費在商業中心內的比重是一個應有的措施。“今后,體驗式消費在萬達商業項目中占比將達到50%以上。餐飲業占比可能會突破30%,甚至繼續增加。萬達從去年開始做當地最受歡迎的餐飲店的調研報告,我們要求在當地最受歡迎的30家餐飲店中,萬達的項目至少要引進其中的20家。”
柳傳志:
加強國際合作
消費不僅聯系著世界各地,更牽動各行各業。在柳傳志看來,中國經濟今后逐漸轉向消費拉動,不僅有助于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更可為各行各業迎來新的商機。
柳傳志認為,通過企業之間的國際合作,中國不僅可以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還能提升消費市場的質量,互通有無,相互借鑒。而企業以中國市場為基礎和立足點,進軍世界市場,也會迎來更大的發展。
柳傳志也帶來了聯想集團的部分銷售數字,以聯想控股為例,2004年聯想共售出電腦400萬臺,占市場份額28%;2010年銷售數量增加3倍多,達到1800萬臺,占市場份額比重卻僅僅微漲2%,升至30%。“6年中,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成倍增長,這張‘餅’變大了,而多出來的這些電腦,主要都賣到了二三級城市和鄉鎮,說明在這些市場中還孕育著巨大的潛力。”柳傳志說。
另一個數據則體現了國際合作帶給企業的巨大商機。2004年聯想集團在中國實現銷售額29億元,尚未進入全球市場;2010年,聯想集團不僅在中國市場實現100億元的銷售額,還在全球其他市場實現銷售額216億元。柳傳志認為,如此大的銷售額很大程度源于聯想對IBM的收購。“正因為收購了IBM的PC業務,我們有了Think Pad,才能這么快打開國際市場。”
許小年:
經濟模式開始轉型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居民消費占GDP比重不斷下降,從50%逐漸降低到33%。許小年認為,這表明中國經濟陷入了“為增長而增長”的誤區,過度看重GDP數字的增長而忽視了對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失去增長的意義。
為追求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一直以來都靠投資驅動。過度投資造成的過剩產能只能靠海外市場吸收,而隨著歐美經濟的衰退,高投資已逐漸無法持續。因此,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驅動力應從投資轉向居民消費。{page_break}
許小年認為,從投資向消費的轉變并不簡單,而他也給出了3點建議。許小年認為,其一,政績考核體系應從GDP考核轉變為“民眾滿意度”考核;其二,增加民眾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額;其三,解除管制,建立發展要素市場,讓價格信號充分發揮作用,調整消費與投資的比率。
此外,許小年認為國民收入分配機制應做出調整,對“公平”的注重不應從二次分配開始,而應從一次分配起就有所體現。“在一次分配過程中,我們應打破對自然資源和市場的壟斷性占有,減少管制、抑制尋租,并取消優惠政策,一視同仁。”許小年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