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潮汕內衣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三十年發展,潮汕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內衣集群地,產業鏈規模龐大且完善,產業輻射能力也很強,跨鎮、跨區、跨市形成連片發展的格局,這為行業所獨有。其中,潮陽、潮南、普寧流沙是最為集中的三個區域,這三地的民眾參與內衣和內衣相關配套產品的生產程度非常高,形成了“產業集群--專業鎮--加工作坊/品牌企業”的發展模式。其中,潮陽的谷饒,潮南的峽山、陳店、兩英四鎮為潮汕內衣的核心鎮。因為在內衣行業的地位與貢獻突出,在2004年一年時間之內,這這四鎮先后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的“中國針織內衣名鎮”、“中國家居服裝名鎮”、“中國內衣名鎮”、“中國針織名鎮”稱號。2012年,潮南又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的“中國內衣家居服裝名城”稱號。
缺失規劃,內衣產業無序集中透支了產業的未來
潮汕是一個文化概念,其所包含的區域甚廣,潮汕內衣則主要集中在汕頭市的潮陽、潮南兩區以及普寧市的流沙。其中,潮陽的谷饒、和平,潮南的峽山、陳店、兩英、司馬、臚崗最為集中,集中度全國少有。
以潮南區陳店鎮、潮陽區谷饒鎮為例,陳店鎮域面積26平方公里,包括家庭作坊在內大小企業近2173家(陳店政府2009年數據),谷饒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包括家庭作坊在內大小企業3000多家(谷饒政府2009年數據)。兩鎮內衣企業每平方公里的分布密度分別為84家、42家。 這項數據有沒有納入內衣產業的上游企業不得而知,每平方公里應該分布多少企業才算合適也沒有權威數據可以界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以這兩鎮為代表的潮汕內衣企業分布密度要高于國內任何一個內衣集群、專業鎮。
就一個集群地來說,產業集中有諸多優勢,比如,可以形成一個完整且便利的產業配套環境,企業可以規避不必要的采購風險和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也可降低創業風險和成本,有利于產業新陳代謝和產業配套設施的完善、行業氛圍的建設;產業集中也為企業抱團發展提供了可能。正是因為產業集中潮汕內衣才有如今的行業地位。
早期的潮汕內衣呈自發發展的狀況,缺失規劃,2003年潮陽市撤市設區,行政劃分改革加大了后期規劃的難度,致使潮汕內衣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特別是工業用地規劃、城市功能規劃、基礎建設規劃等。大量不規范的工廠建設擠占了產業發展的后備資源,也增加了進一步規劃的難度和成本,縮小了產業升級的騰挪空間,影響到了當地的城鎮面貌和形象,甚至已經威脅到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在潮南、潮陽幾大內衣專業鎮,河流和地下水污染殆盡,馬路擁堵不堪,很難看到清澈的河流。在臟又臭的河邊、揚塵漫天的馬路邊,餐館、美發店、百貨店等鱗次櫛比,而潮汕內衣企業也這樣林立于這些河流、馬路邊。今年潮汕遭遇大水,損失嚴重,這與缺乏規劃有一定關系。
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制約了產業優勢
在潮陽、潮南兩大內衣集中區,經濟發展給環境帶來的破壞日漸嚴重,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力量也越來越強,內衣要復制原先“產業集群--專業鎮--加工作坊/品牌企業”的產業模式,成本越來越高,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越來越小。
除了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也制約到產業優勢。
意識行為方面,潮汕內衣企業之間和企業內部管理層之間,大多以血緣、親緣、同學、朋友關系為紐帶聯結而成的網絡,這種關系網絡隱含的經營方式側重于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管理層間的信任和承諾,而非市場競合和企業現代制度。不利建立一個公開、公平、積極向上的行業氛圍,也不利管理出效益、管理創新以及企業胸懷的培養、企業文化的建設。
{page_break}
因為獨特的文化特征,潮汕被視為中國的第57個民族,潮汕人勤勞善商,被視為東方的猶太人。近兩三百年以來,潮汕人遠赴海外謀生,創造了無數個財富傳奇,這些財富和積累財富的經驗,被潮汕本土所吸收傳承,帶動了潮汕經濟的發展,鼓勵了更多潮汕人創造財富的激情,他們突破地域、族群、語言的局限,分布在全球各地,由此形成了本土潮汕、國內非本土潮汕、海外潮汕“三個潮汕”的獨特現象。
分布在全國和海外的潮商,在文化信仰上保持著潮汕人的內核,但在企業經營、企業管理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域情、國情,企業胸懷博大,經營理念先進。這是潮汕內衣行業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此外,人文關懷不足也制約了潮汕內衣產業的優勢。一方面,幾大內衣專業鎮在休閑、娛樂、購物等方面的空間和設施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企業尚沒有給員工繳納保險的意識,甚至還存在扣押員工工資的現象,絕大多數企業也沒有給員工提供正常節假休息。
如果這些情況持續下去得不到改變,那么產業優勢必將被嚴重消耗。
欠合理的行政區劃影響了內衣產業的集群優勢
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增強產業競爭力、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基本保障,潮汕內衣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內衣產業在潮汕相關鎮已經連片發展,廣泛分布于汕頭市與普寧市,其中,汕頭主要分布在潮陽、潮南兩區,普寧主要分布在流沙街道。就內衣產業來說,這些區域早就實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
但與鹽步內衣、小欖內衣、深圳內衣、義烏內衣相比,潮汕內衣的提法顯得很尷尬。一方面潮汕本身不是一個行政區域,所以不可能在行政層面給予內衣產業頂層規劃、整體支持。另一方面,內衣產業在潮汕的分布呈跨鎮、跨區、跨市狀態,且各鎮的發展情況、發展水平不平衡,一鎮之政、一區之政、一市之政,難以與其它鎮、區、市的政策同軌運行,也不很難適應其它行政區域的產業情況。比如,普寧流沙,雖與汕頭陳店接壤,但是發展內容、發展水平就各異。雖同以家居服為主,流沙也不能與汕頭峽山同比。所以,潮汕內衣已經受到行政區劃欠合理的制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使潮汕內衣集群呈分散、無序發展,缺乏發展平臺,產業氛圍不濃;二是局限了本地政府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愿景和能力。
一般來講,一個產業集群總都會有一個協會組織,在政府與產業、企業之間起到溝通作用,比如鹽步、小欖、深圳等均有協會。協會可以實現集群內部的抱團發展,可以打造良好的集群口碑,可以推廣集群形象,促進產業集群的良性發展。
最近幾年,廣東其它內衣集群地的新聞、信息經常登上各大網站、行業媒體的顯要位置。以鹽步內衣為例,上百度收索鹽步內衣,信息量非常大,這說明鹽步內衣界的抱團動作頻繁。據《內衣頻道》粗略統計,鹽步內衣獲得的榮譽有“中國內衣名鎮”、“推重中國內衣進程的中國內衣名鎮”、“中國時尚品牌內衣名鎮”、“中國南方時尚城”;有鹽步內衣協會、鹽步內衣集體商標、鹽步內衣聯盟標準;舉辦過內衣模特大賽、設計師大賽、中國國際內衣博覽會、國際內衣文化節等等。但是,全國知名的潮汕內衣,卻鮮有動作,也沒有統一的協會組織,無論是谷饒紡織服裝商會、陳店文胸協會、兩英商會、流沙商會、居家服飾研究院都不可能在整體上推動潮汕內衣的發展。
一個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需要政府服務行為的深度參與。潮汕內衣產業集群的跨鎮、跨區、跨市分布增加了政府服務的難度,也不利政府服務產業發展的愿景設想。
結語:潮汕內衣集群需要改善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
潮汕內衣產業三十年的快速發展,主要依賴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成本優勢,近幾年來,這些生產要素的成本逐年上漲,傳統優勢特別是原材料優勢、勞動力優勢逐漸消失。以貼牌加工為重要產業基礎的發展方式可持續性受到置疑。此外,潮汕內衣產業鏈完善程度和規模雖居全國首位,但產業環境改進不大,甚至還有惡化傾向,比如人才環境不佳、生態環境惡化、生活環境變差、政策優勢不明顯等等。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企業外遷、品牌外逃將會導致集群地品牌空心化,也將縮小產業升級的操作空間,如此,潮汕內衣集群在產業鏈條中的分工和地位將不可避免發生調整和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