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絲綢業跳出制造工廠的思維模式謀發展
“如何優化絲綢紡織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把握傳統絲綢在高新科技領域的碰撞與融合;如何拓寬營銷渠道接軌國際,打響中國絲綢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號角;如何賦予絲綢產品更高的文化價值,以節能環保助推絲綢綠色生產,是擺在中國絲綢企業面前,需要探索、攻克的堡壘。”日前在國家商務部舉行的促進繭絲綢行業健康發展視頻會議上,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窛勇琦表示。
而在這些方面的攻堅克難,也是國務院、商務部及相關部門對繭絲綢業發展關注和支持的重點。2013年9月,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繭絲綢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為繭絲綢業共享各部門支持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發展、品牌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鋪平了道路,提供了創新空間。
創新營銷品牌發展
據初步統計,2013年全國桑園面積達到1251萬畝,桑蠶產量64.7萬噸,全國桑蠶總收入達到230億元,均與去年水平相當。前10個月,生絲累計產量11.2萬噸,同比增長7%;規模以上絲綢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8.8億元,增長31.5%;真絲商品內銷39.9億元,出口29.4億美元,為近10年來較高水平。“盡管我國繭絲綢業一直擁有著全球生產量最大、出口量最大的制造基因。但正因為此,我國絲綢企業已經習慣了訂單模式的制造思維,多數絲綢企業雖建立了世界頂級品牌的戰略合作,卻一直沒有能找準屬于自己絲綢產業的品牌定位與營銷模式。”窛勇琦說,結合國內外市場形勢以及繭絲綢行業發展趨勢,我國繭絲綢企業必須要盡早跳出制造工廠的思維模式,迎接產業全球化、市場全球化、客戶全球化、競爭全球化、品牌全球化、渠道全球化的一系列變革。“對此,打造品牌、創新營銷模式,是繭絲綢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窛勇琦介紹道,近年來,達利絲綢基于傳統,將科技提升產品創新價值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實施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打造品牌創新營銷模式。“目前達利在國外已擁有2000多家門店,其旗下‘CSLR(城市麗人)’‘THEME’‘雅慕’等絲綢品牌系列已走向亞洲、走向世界,營銷足跡遍布全球。”
對于推動繭絲綢品牌化發展,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樣楊元則表示,“要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一批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有效提升我國絲綢品牌的產品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
多元開發產業創新
除了樹立品牌,讓絲綢企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差異性競爭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促進絲綢產品的多元化開發,提高企業深加工能力,以及挖掘產業潛力,發揮產業資源優勢,也是繭絲綢行業正在轉型中創造新優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的努力。
江蘇省商務廳副巡視員仲鎖林介紹江蘇省絲綢企業的做法時表示,江蘇省絲綢企業將數碼技術應用在絲綢產業中,促進了絲綢產品的多元化開發,拓展了產品功能。一方面向絲綢家紡業延伸,絲針織產品、高檔床上用品、高檔市內裝飾用品等發展勢頭強勁。另一方面向文化領域拓展,在充分挖掘傳統織錦、吳羅、刺繡等絲織產品的同時,開發各種高檔真絲藝術產品,受到收藏家的青睞。“此外,目前我省絲綢企業還在向醫療、食品、保健和化妝品等領域滲透,用蠶絲蛋白研制的人工皮膚和醫用輔料等高科技產品已實現中試并進入產業化應用,蠶絲醫用縫合線已進入國際市場,用蠶絲提煉的絲素、絲肽、絲膠等絲綢材料開發的各種環保產品、保健產品、食用產品和化妝類產品也已進入普通百姓之家。”仲鎖林說。
與此同時,為尋求繭絲綢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江蘇省絲綢企業立足“綠色、環保、生態、節能減排、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理念,在桑蠶繭絲副產物綜合開發利用方面,還進行了許多頗有成效的探索與嘗試。如自主開發了桑葉茶、桑枝條培育食用菌、桑皮纖維、雄娥酒、蠶蛹油、蛹蟲草、蛋白粉、蠶沙枕、繅絲廢水提煉絲膠、功能性蠶絲被等一系列產品,變廢為寶,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在拓展企業發展空間的同時,保護和改善了環境,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在挖掘產業潛力,發揮產業資源優勢方面,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仍是先行者。“我們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有千年桑樹園生態景區、絲綢文化博物館、絲綢文化古街、達利生態體驗休閑園和絲綢世界絲綢展示購物中心所組成的,集桑蠶文化園林、絲綢博物館、現代絲綢工業生產、絲綢文化科普教育、生態農業體驗和休閑娛樂購物等多種旅游元素和形態結合的綜合性旅游景區,開創了浙江省首個4A級絲綢工業旅游景區,將中國絲綢業、旅游業以及農工業有機整合結合為絲綢文化之路。”窛勇琦介紹。
如此,通過將絲綢產業與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旅游業、教育業和文化創意業等諸多行業與產業進行多元化大融合,開啟絲綢文化工業旅游及絲綢文化創意產業新模式。通過深度挖掘絲綢文化新精髓,探索絲綢產業升級的新標桿、創意絲綢品牌營銷的新模式,也讓絲綢產業在新商業、新品牌、新文化與新營銷策略下彰顯的更豐富、更有利、更具產業價值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