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服品牌Lululemon 進軍中國市場完全攻略
據報道,該品牌已在亞洲有7間“商品展廳”——4間在香港、2間在新加坡,還有一間在上海——在這里員工與客戶進行交流,舉辦舞臺活動,并銷售范圍有限的一些品牌產品,包括:服裝和瑜伽墊。Lee表示,這些商品展廳的反響十分強烈,因此品牌決定在亞洲開設首家完整店鋪,最快將在今年年底于香港或新加坡開業。公司還致力于在2015年中旬推出中文版網站。在中文網站推出后,Lee希望能夠入駐阿里巴巴的天貓商城。
“國際化擴張對于公司而言還是相對較新的想法。我們正在將自己重塑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公司,”Lee 在談到這家加拿大公司的四年國際化戰略時說道。“我們在北美地區有300家門店,而唯一一家在北美地區以外的門店開設在倫敦。”
Lee 還說道,對日本和韓國的可行性研究正在進行之中,不過公司目前主要關注在中國開設門店。雖然他拒絕透露銷售額,但是表示,Lululemon在中國的銷售額有潛力達到美國銷售額的兩倍。他還補充道,公司在中國的典型客戶群是年齡在25—40歲的職業女性。

Lee曾就職于Fossil、Coach和 Adidas等品牌,于今年2月份加入Lululemon。他表示,Lululemon本月將在上海南京西路的上海商城開設第二間商品展廳。公司正準備明年某個時間在北京也開設一間產品展廳。
“銷售并不是商品展廳的主要目標,這其實是在為我們的產品和文化試水,”身為一名三項全能運動員的Lee說道。
“這不是一家急于求成的公司,想要在兩年內開設2,000家門店什么的。我們想確保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是對公司有益的。”
亞洲的顧客對Lululemon的行動做出了熱烈響應,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在新加坡烏節路的義安城購物中心邀請了100人參加活動,但來了有1,000人,Lee回憶道。

商品展廳提供有限的商品選擇,包括T恤、背心、短褲和瑜伽褲,由于商品種類不全導致參觀商品展廳的顧客稍有失望,Lee承認道。然而,顧客可以從品牌的美國或香港網站訂購全套系列商品。
據全球調研公司Matthew Crabbe of Mintel Group Ltd.的非官方估計顯示,中國約有1000萬人練習瑜伽。
“瑜伽最近在中國有所回潮,我認為這是因為很多消費者都在尋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產階級追求所謂的“資產階級+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也即BOBO族概念盛行,越來越多的人們想逃避激烈的競爭,”Crabbe說道。
中國“悠季瑜伽”會所的創始人尹巖表示,中國的瑜伽產業發展速度比美國要快上3倍。她對像Lululemon這樣的外國品牌十分看好,當然,前提是如果這些公司的營銷做得好的話。

“此前,我覺得中國的瑜伽服和健身俱樂部的衣服沒有什么差別。但是現在,兩年以來,瑜伽服已經變得非常漂亮,”尹巖解釋道,10年前在她剛開工作室的時候,來練習的人經常會穿著運動裝或傳統的中國太極服裝。
“40歲左右的會員不在意時尚,他們只想要穿的舒服,而那些26—35歲的瑜伽愛好者則非常時尚。”
Lee認為,瑜伽正在成為中國中產階級所尋找的能夠在物質生活以外滿足他們精神生活,放慢生活速度,平衡生活重心的宣泄方法。
Lululemon在中國面臨著大量來自像Nike和 didas這樣的國際巨頭和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競爭:
中國運動品牌浩沙認為自己是中國瑜伽服領軍者之一。
中國運動服裝巨頭李寧在2009年推出了瑜伽系列產品,并聯手設計師Vivienne Tam打造了一個特別版的2012春季瑜伽系列。
Pure是香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瑜伽工作室之一,去年10月在上海開設了分公司,并向中國大陸推出了自己的瑜伽系列產品。
臺灣品牌Easyoga也早在2008年就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但是Lee相信,結合了高檔面料、精美設計和功能性的Lululemon產品將在各路巨頭中脫穎而出。他表示,公司正在考慮根據亞洲人的品味定制產品,采用色彩豐富的面料和前衛的設計。公司還加強了質量把控檢查和措施,以滿足十分挑剔的亞洲消費者。
“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他的參與者也越來越聰明。在進入市場時,我們必須保證自己沒有任何傲慢的做法,”Lee說道。
在質量方面,Lululemon正面臨著一個動蕩的時期,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一個透視瑜伽褲系列的召回,這導致了其股價的大幅下跌、高層人員的更換和創始人Chip Wilson名譽的受損。
Lee談道,公司正在處理過去的錯誤,但希望在去年11月組建的新團隊——包括首席執行官Laurent Potdevin、首席產品官Tara Poseley和他自己,將可以推動公司的發展。
“每一間我工作過的公司,甚至是在Coach工作的時候,公司都有過一些調整,因為我們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如果犯了錯誤,我們就要重塑公司,”Lee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