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能否重振傳統服裝 市場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網購”重創傳統服裝行業 O2O能否重振市場。
最近幾年對于服裝企業來說日子并不好過,電商網站的快速發展掠奪著服裝行業的線下份額。觸電化是服裝行業們正在做著的嘗試,但行業整體一片萎靡不振已是不爭事實。O2O是各家企業現在必喊的口號,但O2O能否救市目前還未可知。可以用來佐證這些變化的方面,筆者就一些觀察到的方面跟大家做個分享。
網購不分性別,線下男女都不買單
跟前兩年運動品牌的蕭條之勢很類似,這兩年,不管是知名度多大的服裝品牌都敵不過電商企業的沖擊。不管是主打休閑品類的美邦、森馬、班尼路,還是主打男裝的七匹狼、才子、希努爾,目前的態勢來說都逃不出關店、收編、轉型的命運。
綜觀市場現狀,有幾點可以大致概括目前服裝企業為何發展不濟:
1,電商網購快速發展,市場趨勢引導購物轉向;
2,網絡平臺方便快捷,消費者隨時隨地隨性購買,不受地域限制;
3,各種狂歡購物節,深諳市場之道,打折促銷更能吸引消費者;
4,服裝款式數量有余,但時尚度不足;
5,線上線下價格差異,網絡渠道更平價;
6,品牌間產品千篇一律,個性化欠缺。
當電子化經濟時代到來的時候,傳統產業必然會受到侵襲。網購消除了時間、地點、人物、價格等多種障礙,貨比三家甚至只需動動鼠標便可完成。無論男女,在網絡上的購物體驗都會比線下門店的決策流程更快、更輕松,甚至消費金額更大。
學習適應期,不是每種模式都能照搬
之前億歐網發布過《國產服裝品牌衰落,靠全渠道O2O救贖?》,該篇文章從渠道、系統、時尚觸角、反應機制等幾個角度分析了國內服裝品牌與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差距。與國內服裝市場頻頻關店相對應的是國際快時尚品牌H&M,ZARA等企業的快速擴張。在各種國外快時尚成功學傳揚開來后,很多企業開始痛定思痛的反思、效仿、甚至在國外開設買手站等等,試圖照搬國際案例以求救國。但事實上,收效甚小。目前還并未看到哪一家國內服裝門店出現了類H&M,ZARA一般門庭若市的景象。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模式、系統、經營方式等老生常談。不過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國內向來喜歡模仿西方國家的成功模式,但往往照搬之后發現要么在國內行不通,要么照搬無創新,一旦國際品牌進駐中國會很快侵占市場。
但其實相比于國際品牌來說,國內品牌有著更天然的優勢。比如更接近消費者、更懂得同胞心理。所以說與其成為模仿者,不如更深入的了解國內市場,做好市場調研準備,生產最適合國人的服裝。還有一點必須強調,那種提前一季大批量生產的做法真該改改了,不能每季都靠打折促銷來處理尾貨。一方面容易造成大量庫存造成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長期處理尾貨影響品牌形象和價值。
O2O不是萬能的,但沒有O2O是萬萬不能的
O2O被提的多了,反而開始覺得它更像是一套標準。一套渠道標準、系統標準、服務標準、價格標準。至少現在看來O2O不是萬能的,但為什么它卻如此的受到重視?歸根結底來說,它是一種向往。一種全民狂歡購物的向往,這就像是消費者用比較實惠的價格消費然后體驗完成美滋滋的回到家還要上網給點個贊。當市場開始傾向電子商務的時候,傳統的線下渠道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但哪怕是2013年上萬億的電商銷售額,相比于線下來說也僅僅是占了很小的比例。事實上,市場的絕大部分資源依然掌握在線下,只是當新型購物模式興起的時候它被閃了下腰而已。未來更多的機會不在線上也不在線下,而在于雙方如何能走向真正的融合,這種融合絕不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而是雙方互補資源,高效結合。目前來說上品折扣與微信已開始探索。美邦等服裝企業也在摸索之中。雖然目前成效還不明顯,但未來服裝O2O的發展也是必然。這里面對企業還有另一重要求,就是開放、共享,有時候抱團取暖比單槍匹馬收效更快。
總的來說,服裝行業確實需要一針雞血來重振士氣。畢竟服裝這個品牌是同餐飲一樣的每日必備剛需,且隨著消費水平和視野的提高,服裝行業未來其實機會還很多。對于那些老牌國內服企來說,短期陣痛和調整在所難免,重點還要看是否能夠快速應對變化、調轉船頭。如果說O2O真的是一套標準的,那就趕緊用這套標準要求自己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