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能夠推動傳統產業“煥新”
通過對這513個省級重點技改項目的特點進行歸類分析,從中可見技改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瞄準重點領域和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關鍵環節,技改就能夠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 在長樂眾多紡織企業中,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名不見經傳,去年卻一舉躋身福州百億規模企業行列。
春風得意的恒申,百億產值背后,是其錦綸長絲、聚合切片產能“領跑”全國。
紡織產能結構性過剩、國內外市場需求減少,是不爭的事實。若還是“守”著傳統的氨綸、錦綸產品,結果將注定被市場淘汰。
自2010年起,恒申著眼于“智能制造”,連續進行了五期技改,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日本TMT、瑞士伊文達、德國巴馬格等公司的設備、工藝,研發生產差別化的高端產品。現在,恒申的產品品質,已全面超越全球行業標桿韓國曉星,在尿不濕、運動鞋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恒申只是縮影。從行業內的“追隨者”變成“領航者”,長樂紡織產業不懈進行整體技改,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新產品,并向智能制造和產業鏈延伸拓展。去年,以長樂紡織為代表的福州紡織化纖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福建傳統產業基礎扎實,優勢突出,但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十分明顯。技術改造,正是撬動傳統產業由中低端一步邁向中高端的有力杠桿。
“十二五”期間,福建推進技改的力度不斷加碼。不僅有“技改十二條”“企業技改專項行動計劃”“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計劃”等專項政策的全力扶持,還有各項支持工業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政策中對于技改的持續鼓勵。
這五年,全省光是滾動實施的省級重點技改項目,就有2678項,總投資達8361.75億元;全省實際完成技改投資累計達1.59萬億元,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由2010年的47.3%提高到去年的64%。
技改投資的杠桿作用極其明顯。據測算,2678項省級重點技改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17629.8億元,也就是說,每新增1元錢的技改投資,可以新增銷售收入2.12元。
技改,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爆發巨大能量。
二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技術改造,是告別“夕陽”、擁抱“朝陽”的捷徑。
正因此,“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提升工程”列入福建省“十三五”規劃綱要之中。而早在去年底,省政府已出臺《福建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計劃》。前不久,省經信委又篩選出今年首批513個省級重點技改項目,總投資2156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3600多億元。
通過對這513個省級重點技改項目的特點進行歸類分析,從中可見技改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論及技改項目涉及的行業,排名前幾位的,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比如食品、紡織、鞋服。這些產業,對福建經濟貢獻巨大,在當前卻有著迫切的轉型需求。從企業申報的項目內容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企業大多希望能夠更新生產設備,再造工藝流程,側重于通過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方式,掌握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在做足“新”字文章中,實現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變革,適應并引領消費新需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級經信部門嚴把重點技改項目的篩選關。從技術到設備,從市場到效益,篩選重點項目秉持的原則是幫助龍頭企業、成長型企業擴張先進產能,做大做強,助力中小企業專注細分市場,爭當“單項冠軍”。
《福建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把促進先進產能擴產增效、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推進企業綠色制造、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突破提升工業強基水平、提升質量品牌、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作為主要任務。
省經信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推進新一輪技改,經信部門的工作重心已在逐步轉向,關鍵是要抓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三大方向和工業強基這一基礎。通過智能化的改造,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通過發展綠色制造,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重點,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安全的綠色制造體系;轉型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向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工業強基則是要支持企業加快研制開發一批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重點突破制約我省整機發展的液壓元件、鑄鍛件、軸承、緊固件、核心芯片等瓶頸。
瞄準重點領域和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關鍵環節,技改就能夠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page_break}三 在當前經濟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面對技改投資回報走低,企業投資動力不足、能力下降等現實困難,推進新一輪技改要實現真正的精準,需要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
篩選扶持項目,如何更準確?
服務前置,技改主管部門將多到企業一線,傳遞第一手的產業導向、產業政策信息,做到因企制宜,因企施策,和企業一起選準技改方向,或推動設備技術更新,或進行生產全過程的系統改造,或著眼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或從制造拓展到研發、設計、營銷、服務等多領域進行改造,或“退城入園”集中改造……
跟蹤服務項目,如何更有效?
企業推進技改項目的過程,最容易碰到的瓶頸無外乎三個:資金、技術和人才。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重在拓寬多元融資渠道。政府既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企業技改信貸新品種,開設企業技改融資綠色通道,又要加快設立技改基金,按市場化原則,支持重點技改項目,還要落實設備進口、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政策,幫助企業減輕負擔。
“解決技術和人才瓶頸,政府應激勵和推動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作用,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場化開發應用,給予更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茂興建議。
激發內生動力,如何更有力?
技改的本質和靈魂是創新。一項技改項目的實施,并不意味著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是要以技改為契機,強化創新意識,激發內生動力。
對此,企業自身感觸最為深刻。名列201 5年省級重點技改項目的DX7產品投產后,讓東南汽車時隔15個月后再次扭虧為盈。正如東南汽車總經理左自生所言,這一項目帶來的,是東南創新力的一次飛躍。DX7堅持了完全正向自主研發,不模仿、不抄襲,從零起步、從無到有,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內飾配件、安全功能,都極盡苛刻,經歷一年多的整車測試,累積里程數百萬公里,改進的細節多達數千項。DX7讓東南汽車在競爭激烈的SUV市場中不但搶到了“蛋糕”,而且樹起了標桿。
“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最終離不開人。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其中核心,正是人力資本的效率。因此,新一輪的技改,還應當從物的技改逐步向人的技改過渡,用人的力量去集聚、爆發企業內生動力。”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說。
讓技改更精準,發力更有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子就一定能更穩些,更快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