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自營+自建”模式是虧損的
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電商的繁榮,二者互為助力。《論語》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近年中國電商與快遞行業的共同發展完美地詮釋了何為“君子成人達已”。電商是快遞公司的貴人,反過來,快遞公司亦是電商的貴人,沒有它們電商只好自建物流了。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08年至2015年間,快遞總業務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5%。2015年配送206.7億件(其中71.8%為異地),總收入2769.6億元(其中54.6%來自異地業務)。異地、同城平均每單收費分別為10.19元和7.44元。
在阿里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GMV突破3萬億。在計算京東第三方實際交易金額時,我們假設退貨率為10%。不妨對阿里采用更嚴格的口徑,假設實際成交金額為GMV的70%。則可推知阿里2016財年實際成交金額為2.1萬億。假如物流成本占成交金額的10%,則阿里一家就給中國快遞行業帶來2100億營收。
2010年10月,京東平臺方才向第三方賣家開放,頭兩年主要是與旅行相關的產品(如機票)。
2012年起,第三方賣家的提供的品類迅速豐富了起來。到2013年末,自營業務供應商有6000家,提供的SKU超過220萬;2.35萬第三方賣家貢獻了2350萬SKU。
2015年,第三方賣家GMV超過2000億、占總GMV的44.3%。但第三方賣家使用“京東配送”的情況并未披露,只好推算。
京東的客戶會以三種方式之一拿到貨物:1)從京東倉庫發貨(體驗最好);2)第三方賣家發貨到京東分揀中心,京東完成后續的配送服務;3)第三方賣家直接向消費者發貨。
第一種情況就是眾所周知的“京東自營”。2016年4月1日實施的最新標準是:扣除直降、返現后的訂單金額低于99元時每單收6元(企業會員、鉆石會員則不能低于79元)。
財報從未披露第三方賣家使用京東物流的數據。只好通過簡單的測試來估算:打開京東APP,搜索某種商品(比如“電視機”、“筆記本電腦”、“手機”),然后再按“京東配送”這個條件篩選。得到的結果中,未標“自營”的就是第三方賣家使用了京東的配送服務。
根據測試粗略估算,京東配送在第三方賣家訂單中占比不超過10%。其余90%的訂單由第三方物流配送。
2015年,京東直營業務GMV和營收分別為2556億和1677億。也就是說,扣除退貨、直降、滿減、返現后的實收金額只有1677億,不到GMV的七成。
假設第三方訂單退貨率為10%,則2015年實際成交金額約為1830億元。如果京東物流承擔其中10%,則為183億。
那么在2015年,京東自建的物流體系共完成價值1860億貨物的配送(1677億+183億)。139.2億“履約成本”大約相當于配送貨物價值的7.5%。
但“履約成本”只是物流成本的一部分。龐大的固定資產要折舊、無形資產要攤銷,還有貨款、發債的相關財務費用等等。因此履約成本占比只是物流配送成本占比的下限。
2015年,京東自營毛利潤率的上限是4.5%,自建物流配送成本的下限是7.5%!盡管以上推算難免存在誤差,但“‘自營+自建’模式是虧損的”這個結論應當能站得住腳。
8個年頭過去了,翻看順豐、申通、圓通財報,感覺我們中國的快遞公司已不似劉強東當年說的那樣不堪。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服務品質不斷提升,三家在2015年合共賺了34億。而京東自建物流雖然體驗良好卻也代價不菲,以至成為贏利的“敵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