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財務數據看真相 是什么在吞噬百麗的經營利潤?
公告顯示,百麗經營溢利同比下降32.2%,主要是因為:1.受到收入和毛利率縮水的影響,鞋履業務的經營利潤下滑;2.商譽和其他鞋履相關業務無形資產大幅減值。
曾經的鞋業公司面臨品牌老化危機,正在被市場需求更為旺盛的運動、服飾類搶盡風頭。公告顯示,運動、服飾業務占比明顯提高,由去年的42.4%上升至48.3%。
百麗已在轉型浪潮中翻身數次,并主要通過收購等手段急速擴張品牌,介入時裝領域。早在2008年,百麗便看到電商機會,加速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
“集團未來一兩年收入和盈利都沒有逆轉可能,因此正考慮是否需要作出轉型。要是不轉型,就將慢慢地死去,但若作出根本性的改變則要面對巨大風險。”
在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15/16全年業績發布會上,百麗CEO兼執行董事盛百椒不無悲觀地說。他同時稱,這是公司上市9年來首次錄得盈利倒退,對此感到歉疚。
據全年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麗集團收入為40,790.2百萬元,經營溢利為4,201.5百萬元,對比上一年度下降32.2%。此外,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下降38.4%,銷售成本增長4.9%,鞋類分部毛利下降 10.1%,毛利率下降1.2%。
究其原因,主要包含兩方面,首先,受到收入和毛利率縮水的影響,鞋履業務的經營利潤下滑。其次,商譽和其他鞋履相關業務無形資產大幅減值。
財務數據背后,這一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垂垂老矣”。
是什么在吞噬百麗的經營溢利?
目前,百麗集團由鞋類業務及運動、服飾業務兩大分部構成。鞋類業務的自有品牌主要包括 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 & Peace、Millie's、SKAP、:15MINS、Jipi Japa 及 Mirabell 等;代理品牌主要包括 Bata、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及Caterpillar等。自有品牌主要采用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包括產品研發、采購、生產制造、分銷及零售。代理品牌的經營方式主要為品牌代理和經銷代理。
與 鞋 類 業 務 不 同,運 動、服 飾 業 務 目 前 以 經 銷 代 理 為 主,其中包 括 一 線 運 動 品 牌 Nike、Adidas,二 線 運 動 品 牌PUMA、Converse 等,服裝品牌moussy、SLY等。
在中國大陸,百麗共有13762家鞋類自營零售網點,運動服飾為20873家,另外,于香港及澳門共有144家自營零售網點。
值得一提的是,百麗鞋類業務銷售規模較去年下降 8.5%,其主要原因是同店銷售下降超過 10%。同時,由于部分百貨商場業務調整或結構轉型,以及百麗對渠道選擇更加謹慎,甚至評估關店,致使鞋類零售網點略有收縮,中國大陸鞋類零售網點凈減少366家。相反,其代理經銷的運動、服飾業務則由于同店銷售增長及零售網絡保持健康擴張保持較快增速。
公告顯示,鞋類業務收入由上一年度的23,037.0 百萬元降至21,074.2 百萬元,下降 8.5%。而運動、服飾業務收入則增長16.2%,達到19,716.0 百萬元。
在毛利率和利潤率方面,鞋類業務同樣不樂觀,前者同比下降1.2%,后者由22.1%下降至18.7%,幅度更為明顯。而運動、服飾毛利率較去年上升1.9%,毛利增長21.4%。公告顯示,鞋類業務及運動、服飾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7.3%及44.5%。
百麗方面給的解釋是,一方面,需求端的疲弱超出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去年冬季初期偏暖、后期較冷,不僅影響了高單價冬靴產品于季初的銷售,同時也造成銷售重心偏后、當季整體折扣偏大,對于毛利率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如果鞋類同店銷售持續低迷、恢復低于預期,該部分業績利潤率仍有緩步下降的可能性。
此外,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減值是導致鞋類業務疲弱的另一主要原因。公告顯示,百麗無形資產減值合計1,356.4百萬元,其中商譽減值1,127.4百萬元,無形資產則為229 . 0百萬元。這主要產生于先前收購Mirabell、Millie’s、SKAP及其他業務過程中。相形之下,運動、服飾業務相關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的減值風險不大。
傳統鞋類的春天遠去,運動服飾來救火
百麗的公告顯示,主要有三點理由導致目前的困難局面:一,消費者的產品風格偏好轉變,傳統時尚、正裝鞋履在近兩年日漸邊緣化,運動休閑風格主導潮流變化。二,零售渠道的演變對于鞋類業務造成巨大沖擊,比如百貨商場以豐富的餐飲和娛樂吸引流量,電商渠道以低價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三,整個行業受到渠道模式、生產工藝等方面的限制,尚未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有效提升性價比。
陷入窘境的并非只有百麗一家。根據達芙妮國際2015年財報顯示,全年凈虧損3.79億港元,凈利同比銳減315.24%,出現近十年來的首次虧損。2015年達芙妮相繼關店805家;與此同時,星期六2015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6.42億元,同比減少6.6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37.32%。
曾經的鞋業公司面臨品牌老化危機,正在被市場需求更為旺盛的運動、服飾類搶盡風頭。公告顯示,運動、服飾業務占比明顯提高,由去年的42.4%上升至48.3%。
不過,百麗指出,業務比例變化主要反映消費市場風格板塊的變化,并非來自集團的指向性調整。綜合百麗歷史數據和公開資料,2008年上半年,運動、服飾業務收入占比曾達到48%以上,2009年前后,中國運動服飾行業曾歷經大幅關店、銷售下滑的寒冬,陸續有所回落,于 2012 年下降到占比 36%左右, 直到2012年下半年才出現復蘇現象,2013年恢復提升,2014年跨入高速增長、效益提升的黃金階段。
運動、服飾業務比例的上升對于百麗綜合財務指標和營運指標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就經營模式而言,運動、服飾業務僅涉及分銷及零售環節,而鞋類業務則是全價值鏈模式,因此在盈利能力上,包括毛利率和經營溢利率明顯低于鞋類業務。這對百麗來說并不見得是好事。
帶來的好處也很明顯。一方面,因為不介入制造環節,運動、服飾業務的存貨周轉要快于鞋類業務。公告顯示,百麗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為135.7天,較之前一年略降3天,其中運動、服飾業務存貨 周轉天數下降接近10天,而鞋類業務則增加了18天。集團存貨金額同比上漲8.3%至68.774億元。
另一方面,運動、服飾業務的店鋪格式與位置亦有別于鞋類店舖,往往在百貨商場所處樓層較高、店舖面積較大、單店產出較高,因此商場特許經營費占比收入相對偏低,工資占比等指標也略低于鞋類業務。
公告顯示,在整體偏弱的渠道環境中,運動、服飾業務依然保持較快的開店進度,于年內凈新增網點 682 家,凈增加10.6%。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1.對于運動產品和體育品牌的需求比較強勁,運動類別產品的市場份額總體擴張。2.運動、服飾業務的渠道模式相對多元化,開店選擇比較靈活,而鞋類業務仍然主要倚重百貨商場渠道。3.二線運動品牌、細分市場品牌的拓展力度有所加大,新興服裝業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百麗方面指出,從長期的發展方向看,將在鞋類、運動、時裝配飾等領域保持積極介入,通過不同板塊的配置降低風險,順勢而為,盡力抓住發展機遇。
轉型浪潮中的“數次翻身”
從代工小廠起家,過去二十多年,百麗已在轉型浪潮中翻身數次,并主要通過收購等手段急速擴張品牌,介入時裝領域。而攜眾多品牌探索線下渠道的同時,早在2008年,百麗便看到電商機會,加速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
從電商軌跡上看,百麗經歷了“品牌線上化—單品類平臺化—垂直品類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百麗是較早一批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的傳統品牌企業,并同時建立電子商務倉庫,逐漸開拓當當網、京東商城、凡客V+等渠道平臺。除此,百麗開通自有鞋類品牌的B2C網站“淘秀網”,這相當于品牌商官方電商網站。
彼時的百麗電商負責人謝云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百麗多渠道運營的初期希望多平臺統一運營,也就是 B2C平臺只是百麗的訂單來源,所有的貨品都由百麗的電子商務倉統一發出。
弊端開始顯現,在這種代發貨模式下,百麗電商每年都需要提前訂貨、備貨,系統與倉庫對接成難度大。與此同時,好樂買、名鞋庫等鞋類垂直B2C電商相繼獲得融資。
2011年7月,百麗創立優購網上鞋城,開始走線上平臺商路線,并從百麗旗下品牌及其代理鞋類品牌開始,拓展到其他鞋類品牌,以及服裝品類。彼時的優購網CMO徐雷曾對媒體解釋擴充品類做服裝的原因:“服裝品類比鞋的市場更大,優購是一家服裝鞋帽平臺型電商。”
關于優購網的銷售數據并未在此次公告中被提及,無法預估經營狀況。此外,2015年7月,優購網開通“優購首爾站”,加入跨境電商行列,品類也在進一步擴大,官網上顯示還包括化妝品、母嬰、運動戶外、箱包等。
與巴洛克的合作被稱為百麗介入時尚服裝品類的第一步。2013年8月,百麗發布公告稱,其附屬公司普冠斥資約7.32億港元收購巴羅克日本公司約31.96%股權,百麗股東之一鼎暉投資也同時收購其23%股權。百麗通過其另一家附屬公司成卓有限公司與巴羅克成立一系列合資企業,在中國開拓服裝及配飾業務。此次收購,百麗看重其在時裝研發、品牌、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合作之后,巴羅克在華業務已由虧轉盈。
同時,日前,百麗也已與意大利高端時尚牛仔品牌REPLAY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負責開發該品牌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借機切入牛仔服裝領域,交易策略與上大致相同。
服裝市場日趨細分化、碎片化,百麗通過持續引入新品牌、新業務的多品牌策略,布局多個細分市場,并根據不同品牌的特定發展階段,先深耕,再拓展。單一品牌達到一定規模體量以后,不再以外延增長為導向,轉而深度介入本地化產品開發和供應鏈整合,以期實現品牌質量和價值的最大化。
品牌和渠道優勢背后,百麗這頭巨獸亦被一些品牌所牽制,在過去一年顯得尤為明顯。如上文,百麗需要為近年收購的Mirabell、Millie‘s、SKAP等品牌作出13.56億元的大額撇帳,商譽及無形資產的蒸發導致了利潤的直接下降。此外,百麗也有被“甩”的案例,2013年,意大利男鞋品牌GEOX在與百麗五年代理期滿后不再續約。
公開資料顯示,例如Nike、Adidas等百麗代理品牌連年保持增長,反之自營品牌和收購品牌卻未能有很好的市場表現。同時,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此前對媒體表示,“百麗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江湖地位,主要靠兼并代理商形成,成功建立在‘總代理’模式的基礎上,缺失對零售業務精細化的深度挖掘。”
抓住當下的運動休閑風口,作為家大業大的代理商,百麗或許能依托服飾業務的穩步發展為總體業務救一把火,但是其核心業務始終為鞋類,未來仍需仍需圍繞此作業務拓展。
因此,做自營品牌成為零售商,還是做好代理轉型為渠道商?看上去,百麗這一年又將處于是否轉型的博弈之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