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工作的機會是否會被機器人取代智能制造鞋業應該最先實現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注定會成為未來經濟領域的主題,從目前來看,已經逐漸從炒概念步入到了“實戰”階段。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以及自動化給產業帶來的巨大技術提升,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工人發現留給自己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當然,這還只是開始。
其實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有可能被取代的工種已經不局限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很多中高階人才也要適應自己工作中的變化,而且速度會是非常快的。機器人帶給整個產業結構的變化有可能是顛覆性的,時間跨度也是持久的。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言論漸起——人類工作是否會被機器人取代?這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已經有一些產業開始嘗試機器人代工,比如體育用品制造。如果說阿迪達斯去年在德國建立的機器人制造工廠Speedfactory在當時看來更像是個噱頭,很顯然,這家德國體育用品巨頭現在要打消外人心中的疑慮了。

阿迪達斯公司發言人曼迪·尼伯爾(Mandy Nieber)曾表示,Speedfactory是為了幫助阿迪達斯更好地推出新產品,更快地迎合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它是生產速度、精度和響應能力的推動者,還能夠創造出更多創新性的解決方案。Speedfactory能將研發和交付周期由原來的18個月縮短至45個小時,其他的競爭對手也必然會在這一領域有所動作。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Speedfactory去年已經產出了試驗性產品Futurecraft M.F.G鞋款,只不過產量只有500雙,但是整個制造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整個生產線運用數據分析,充分參考不同人的真實情況來打造產品。而就在近日,阿迪達斯終于推出了能夠市場化的機器人制造鞋款AM4,這是一款專門為跑者設計的運動鞋,首個發貨城市是倫敦。
AM4的全稱是Adidas Made For,后面銜接的則是具體發貨城市的代碼,之所以倫敦能夠搶占先機,主要是因為其距離工廠更近。巴黎是下一個發貨城市,具體日期定在了10月26日。至于紐約、洛杉磯、東京和上海這四座城市要想看到機器人生產的跑鞋就只能等到明年了。據悉,跑鞋還會根據不同城市的特點在選材上做出不同的考量。由于是定制款,所以機器人生產的跑鞋售價也偏高,據悉,已經上市的AM4LDN目標售價接近170英鎊。
阿迪達斯計劃在美國亞特蘭大開設的第二間Speedfactory也在籌備當中,集團希望這家工廠為特定市場做一些小批量的生產和設計,未來的趨勢是將需求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消費者身上,從而實現對流行趨勢的快速反應。
阿迪達斯鞋類采購總監大衛·德魯里(David Drury)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機器人生產技術顛覆了原有的模式,可以盡快地為消費者提供產品。但是細想一下,機器人制造還是要闖過兩大難關,一是產能,二是價格。據阿迪達斯預計,未來每年通過機器人工廠可生產100萬雙鞋款,相比于全年的總出貨量,這只是九牛一毛。另外,運動用品的高售價也與市場趨勢背道而馳,消費者對定制化產品的需求大小也有待考證。
對于美國的運動品牌而言,自動化生產似乎更具備現實意義,因為它們不得不響應總統特朗普的本地化生產策略。耐克在全球擁有近600家工廠,雇傭工人超過100萬人,勞動力資源主要依賴于亞洲供給。不過耐克正在試圖改變這種對亞洲勞動力的依賴,從而將工廠更多地向歐洲以及美國本土轉移,如此一來,產品的運輸及倉儲成本就會大幅下調。
耐克的自動化生產沒有Speedfactory那般高調,但是并不意味著耐克在這方面就反應遲鈍。四千年,耐克投資了一家專門提供工業自動化和材料處理解決方案的機器人公司Grabit,這家公司的工作原理與Speedfactory不同,它是采用靜電吸附的方式對材料進行自動化處理。這種解決方案讓機器能夠以更靈活的方式抓取物體,并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極大地提升了效率。
上個月,Grabit研發出用靜電吸附力操控及組裝的機器,它的工作速度是普通工人的兩倍。就拿最復雜的鞋面制造工藝來說,人工完成需要10到20分鐘,而Grabit的設備只需50到75秒。在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內,一個工人控制一臺機器最多可生產出600雙運動鞋。預計到今年年底,該設備會配置到中國和墨西哥,進而擴大生產規模。
耐克也在做著定制化的文章,上個月,公司的高級創新部門舉辦了一個名為Nike Makers’ Experience的活動,主推讓消費者自己設計運動鞋。項目副總裁馬克·史密斯(Mark Smith)表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生產商,耐克要關注消費者的各種需求。讓他們走進工作室,并能夠在短時間內拿到心儀的運動鞋,這既是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互動,同時也是不錯的設計和營銷體驗。對于樹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page_break}亞馬遜即將與服裝供應商合作推出自有運動品牌的消息也會促使那些運動大牌思考一下應對策略,自動化支配下的定制化或許是比較現實的方向。另外,零售商也飽受與亞馬遜的競爭之苦,產品生產的自動化對零售商而言也是一個改變的好機會,因為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他們在庫存方面的困惑。
簡單地說,隨著產品更加貼近用戶需求,庫存量就會隨之降低,出現產品積壓的概率也就沒那么高了,這也會促進自動化零售的發展。據統計,今年的自動化零售市場規模是101.8億美元,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會上漲至189.9億美元。BCG的報告顯示,實施個性化策略的零售商銷售額增速高達 6-10%,比其他零售商快兩到三倍。

對于鞋服行業來說,控制成本永遠是高優先級的需求,因此如何控制機器人生產的成本還是有待研究的課題,并不是縮減了普通勞動力力成本,總成本就一定會降下來。對于機器人廠商而言,鞋服制造的自動化趨勢當然是好消息,而且據預測,光服裝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就是2-3億美元的市場,但是這些機器成本高昂,生產廠商還要支付服務費。
不過技術的變革會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顛覆市場不太可能,但是從業者會盡量在普通勞動力與機器勞動力之間尋找平衡點。總的來說,機器人制造的市場空間還是有的。消費者行為是生產商重要的行為準則,運動用品是一個不斷加速的市場,勞動力變革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3年底,耐克、阿迪達斯會將自動化生產的比例提升至20%。未來三年會是機器人生產的爆發期,行業格局也面臨著大調整。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