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困局下異軍突起的鞋服企業
縱觀當前市場局勢,之前因經營不善而不斷涌現“跑路潮”的溫州,現在各行業則恰恰出現了更多異軍突起的穩健型依靠鞋服實業壯大的企業。
在不斷因高利貸炒房炒地透支了實業發展的溫州,到底是什么原因在頻繁出現衰落型企業的時候,另外卻又一批企業日益壯大?帶著問題,筆者進行了走訪和分析,發現了溫州冰火兩重天的來龍去脈。
在溫州,筆者仍然感受著民營制造業之都的氛圍。但也可以發現,過去靠著靈活的頭腦和勤勞,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溫州人,確實成了炒房客的代名詞,街頭巷尾人人都能談炒房炒地爆發的神話。
多年前,溫州人炒房、炒樓的足跡已經遍及大江南北,為全國各地房價的瘋漲推波助瀾,在擊碎了全國無數人安居夢想中,嘗盡了炒房炒地的甜頭,溫州人逐漸形成了房子只漲不跌的思維慣性。
據90年代就開始服務和研究溫州企業的長三角資深企業戰略顧問專家馮少銘先生介紹,溫州企業在經過了70-90年代的原始積累時期后,又從約2000年開始再次走了兩個階段,2000-2005年左右,實業型企業走上了品牌之路,企業迅速發展,但是從2005年開始,一些只以盈利為宗旨的企業老板利用銀行貸款、原始積累利潤、民間借貸資金從事房地產炒作,長期組團大規模囤積房產獲得超高利潤回報,而自己的制造企業先是放棄發展,然后在房地產暴利思維的指導下不斷追加房地產投入,逐漸放棄了制造業和品牌,但在貪婪思維占主流的環境下,溫州實業企業走務虛道路卻成為了一種時尚。
課堂、會所、甚至街頭你都能聽到名校教授或老板或市民談論資本運作的聲音。
國家認識到了房地產過熱、市場流動性過剩、貨幣發行過多、通貨膨脹加劇引發的居高不下,為了抑制社會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危害性,數次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措施,抽緊了銀根,于是,企業老板從銀行貸款變難了。沒有了銀行貸款溫州老板的錢袋子癟下來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不斷快速被掏空。為避免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一些鞋服企業的老板紛紛轉向利息恐怖的民間借貸融資,導致利息瘋漲,借貸日益困難,資金斷裂就不可避免了。
其實,很多只看到“溫跑”的人并沒有注意到,在部分溫州老板沉迷于到處炒房炒地的同時,更多溫州優秀的鞋服企業主卻相反。他們從不羨慕投機盈利,一直在默默從事實業,這些鞋服企業的發展非常良性,在目前的形勢下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典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