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企為保障產品質量 建國家級檢測中心
近日,泉州市一水暖企業國家級檢測試驗中心順利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復評,認可其升級為“國家級”產品檢測中心。該企業并非特例,近年來,泉州紡織、鞋服等各大企業紛紛自建“國家級”檢測中心或實驗室。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此類中心主要用于企業內部產品研發、生產過程中的提前把關,要出口或在國內銷售,仍需通過具有市場公信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
企業自檢縮短研發周期
“我們從2000年開始建立檢測試驗中心,迄今投入約4000多萬元,主要的檢測設備有62臺(套)。”輝煌水暖集團檢測試驗中心負責人歐陽松堅告訴記者,目前通過CNAS認可的檢測能力10類、58項,而待擴項約有200余項。而爭取到“國家級”檢測中心頭銜的,并非輝煌一家,包括鴻星爾克、九牧王集團、海天集團等多家泉州企業的檢測中心均通過CNAS的資質認可。
“一次檢測過程,一般由企業送樣或檢測機構到現場采樣后,在固定實驗室內使用專用儀器設備完成檢測活動,這個周期通常需要半個月左右。如果在企業內部就能完成同樣水準的檢測,只需幾天時間,自然能極大地縮短研發周期。”歐陽松堅表示,如果能在原材料環節就及時把控,不合格的就不會投產,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損失。此外,內部檢測還能為企業減少成本,以水龍頭為例,在第三方檢測平臺,一個項目的檢測通常要花費3萬多元,而企業自檢,只需要幾千塊成本。
出口仍需第三方機構檢測
有分析人士表示,獲CNAS認可的實驗室或檢測中心將具備互認資質,也就是說,通過“國家級”實驗室檢測的產品,相當于拿到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通行證。不過,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秘書長陳蒼松向記者介紹,這只是在理論上成立,目前歐美、日本與我國在產品質量認證上仍存在很大的差異,并且檢測標準越來越多,就算是品牌企業,也無法做到全部由自己完成檢測。
“目前在企業內部成立的‘國家級’檢測中心,主要還是承擔公司內部的檢測任務,或者為行業里部分企業提供服務,增強企業研發能力,并不作為經營性的公共服務平臺,其原因主要在于并未得到國際買家的普遍認可。”陳蒼松說,從目前來看,企業在做出口時仍需通過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據了解,在泉州,由政府建立的國家級第三方檢測機構有3家,位于安溪的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位于晉江的國家鞋類檢測中心以及位于石獅的國家紡織品檢測中心。
外資機構搶占半壁江山
在紡織服裝、制鞋、食品飲料、建筑建材等制造業發達的泉州,檢驗檢測市場究竟有多大?就紡織品而言,業內人士估算,泉州大約有10多家第三方檢測機構,一年產生的檢測費用約7億元。但主要還是外資檢測機構分食了大部分市場。在紡織品檢測市場中,中國商檢、質檢、纖檢系統檢測機構占45%,國內民間商業檢測僅占5%,半數為國外檢測機構所占有。
“除了ITS這家國際檢測巨頭在晉江建立福建首個商業性的紡織品檢測基地外,包括INTERTEK等巨頭通常只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設立檢測中心。雖然泉州是制造業強市,但也必須應客戶要求送貨前往檢測。”陳蒼松表示,在出口方面,今后可以考慮結合政府與行業協會的力量,與外商協商,使其盡可能地承認國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使檢測在本地就能完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