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民族風”炫出江蘇國際服裝節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你也能買到可媲美愛馬仕、LV的民族高端奢侈品了。9月14日上午,第14屆江蘇國際服裝節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探訪發現,民族風是博覽會上最亮眼的一道風景線。本屆國際服裝節上,一種傳統宋錦做的高檔箱包特別引人矚目,其中,一款主打產品旅行箱包價格高達2萬多元。
最炫民族風
蘇州宋錦走出博物館打造民族“奢侈”箱包
在日前熱播的《甄嬛傳》等古裝影視劇里,人們常聽到蜀錦這種說法。實際上,中國三大名錦中,江蘇就占了兩個,一個是南京云錦,另外一個就是蘇州宋錦,宋錦起源于宋代,發源地在蘇州,2009年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絲綢做衣服、床品大家肯定見過了,但是用做手提包、甚至箱子呢?“宋錦包在今年4月份才推出,已經提交了11項專利申請”,在展臺前,該品牌的董事長吳先生指著各種各樣的宋錦包告訴記者,原來,蘇州宋錦主要是作為衣著服飾品的面料,還用作書畫裝裱和帷帳,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但是我們想讓它走出博物館,走向產業化,為民族產品增加附加值,打造中國的LV。蘇州絲綢博物館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
現在,宋錦工藝制作的珍貴真絲面料,融入到當下的箱包制作中,不僅在外觀上優雅大氣,更由于融合了現代工藝,還能防水耐磨。宋錦箱包制作精良,價格也不低,一般的拎包價格在6千至8千元左右,而主打產品旅行箱包更是高達2萬多元,即將進入北京等地高檔商場?;蛟S有一天,中國的宋錦箱包這類高檔服飾業產品,也能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最炫民族風,不讓國外奢侈品專美。
中國三大名錦,江蘇占其二
蘇州宋錦,曾被賦予中國“錦繡之冠”
蘇州宋錦、成都蜀錦和南京云錦,并稱為中國三大名錦。宋錦起源于宋代,發源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page_break}
宋錦歷史悠久,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并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蘇州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致,質地堅柔,被賦予中國的“錦繡之冠”。2006年5月20日,宋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宋錦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宋錦不僅具有不菲的鑒賞收藏價值,還有個很大的優勢,它解決了其它絲綢類手工藝品都無法達到的實用性問題。宋錦的工藝決定了它的實用性,質地非常堅固,可以適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為它可以反復地洗滌。宋錦的品種有40多種,分為大錦、匣錦和小錦三類,它們各具風格和用途。其中大錦又分為重錦和細錦。
大錦是宋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圖案規整,富麗堂皇,質地厚重精致,花色層次豐富,常用于裝裱名貴字畫。其中重錦最為貴重,特點是在緯線上大量使用捻金線或純金線,產品主要是宮庭、殿堂里的各類陳設品和巨幅掛軸等。明清之后宋錦仍然相沿不衰,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重錦“極樂世界”織成圖軸,就是宋錦的極品。在2米寬的獨幅紋樣中有278個神態各異的人物佛像,還有宮殿巍峨,祥云繚繞,奇花異草,充分展示了重錦高超的藝術技巧。
南京云錦,古代織錦工藝最后一座里程碑
南京云錦是近年來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名錦,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因其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
南京絲織業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東吳(公元222年—公元280年)時期,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末年,大將劉裕北伐,滅秦后,將長安的百工全部遷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織錦工匠占了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織錦工匠繼承了兩漢、曹魏、西晉和十六國前期少數民族的織錦技藝。公元417年東晉在建康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錦正式誕生的標志。從元代開始,云錦一直為皇家服飾專用品。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20年之久。
近代以來,南京云錦的科研人員經過努力,把瀕臨消亡的南京云錦織造工藝逐漸恢復,并搜集整理了云錦圖案和畫稿,培訓藝徒,恢復了失傳品種“雙面錦”、“凹凸錦”、“妝花紗”等,復制了漢代的“素紗禪衣”、宋代“童子戲桃綾”、明代“妝花紗龍袍”等珍貴文物。{page_break}
目前,南京云錦也面向市場,開發了服飾、工藝畫屏、日用飾品等眾多工藝禮品及消費品,受到市場的歡迎。織品典麗渾厚,金彩輝映,是云錦區別于蜀錦、宋錦等其它織錦的重要特點。
成都蜀錦,開文字之先河織出“蘭亭序”
成都蜀錦自漢代就已經相當繁榮。史載西漢初年,成都地區的絲織工匠在織帛技藝的基礎上發明了織錦。漢代時,成都已有專門的錦官,并建有錦官城,將作坊和工匠集中在一起管理,成都也因此而名為錦城、錦官城,濯錦的河流也被稱作錦江。
到了唐代,蜀錦業更加興旺發達,果州(今南充)、保寧府(今閬中)等地所產的生絲源源不斷地涌向成都,用這些地區的生絲制作的蜀錦質紋細膩,層次豐富,色澤瑰麗多彩,花紋精致古雅,尤以團花紋錦、赤獅鳳紋錦等最為珍貴。唐玄宗身穿的五彩絲織背心,被視為“異物”,安樂公主出嫁時的一條單絲壁羅龍裙,“飄似云煙,燦如朝霞”。而且由于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蜀錦開文字之先河,織出了“蘭亭序”,被作為“異物”送入皇宮。北宋時,成都轉運司在此設立了錦院,專門生產上貢的“八答暈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以及為廣西各少數民族喜愛的“廣西錦”。到南宋時,成都錦院還生產各種細錦和各種錦被,花色更加繁復美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