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上的“中國制造”短板
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賽上,大提國人的精氣神兒的“中國元素”,當屬無處不在的“中國制造”了。從專供此次世界杯的足球、南非球迷專用喇叭嗚嗚祖拉、球迷圍巾和假發,甚至“特用”避孕套,“中國制造”在世界杯這場商業盛宴中表現得亮麗多姿。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創造”在此次盛宴中少見身影。小小的足球提醒我們,轉方式調結構既關涉長遠發展,更關系企業眼前利潤,拖延不得。
世界杯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中國企業能在萬里之外,從不起眼的細節上把生意做起來,這種精明的商業頭腦讓人贊嘆。南非位居非洲大陸橋頭堡地位,通過世界杯展示中國商品,進而挺進整個非洲市場,這對于近年來致力于為“中國制造”尋找更多買家、進軍非洲市場不順利的中國企業來說,是把握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中國企業的這種長遠眼光也讓人贊嘆。
然而,細看挺進南非世界杯的中國產品,除了僅有的幾個新能源產品、空調外,絕大多數還是處于世界產業鏈低端的“中國制造”。這些產品技術含量低、依靠大量手工制作,中國企業獲利甚微。以嗚嗚祖拉為例,其出廠單價一度僅為2.05元,毛利更是只有兩毛錢,生產廠家直呼“利潤低死了,都不想做了”。阿迪達斯是本屆世界杯的足球供應商,他們將最賺錢的足球研發和營銷環節留在本土,而將生產環節轉移到中國,對此,其生產負責人直言是考慮到原材料的可支配性,“這畢竟與成本有關”。說白了,他們看中的是中國低廉而豐富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對此一個有力的注腳是,本屆世界杯專用足球在市場上曾賣到每個2080元的高價,而制造足球的中國女工,在經常加班的情況下最多月薪也就2300元,其間利潤相差是何其大!
現實告訴我們,中國企業因為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只能處在世界產業鏈低端,以自己的苦力給人家打工,既耗費了我們本就有限的能源資源,還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我們的環境,工人更是付出了強度勞動,有的甚至付出身體健康的代價,但最終只是分得價值鏈上最微薄的部分。
這告訴我們,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由微笑曲線上利潤薄弱的中間制造環節,向兩端的研發和營銷環節進軍,變“中國制造” 為“中國創造”,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推動轉方式調結構,顯得是多么刻不容緩。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對轉變發展方式高度重視,世界杯上“中國制造” 的尷尬境地,給我們上了振聾發聵的一課。那些認為粗放型生產方式還有一定空間、對轉方式心存僥幸的政府和企業應該醒醒了,轉方式調結構、打造自主品牌是華山天險一條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誰“轉調”得越早 ,誰就越主動、就越能贏得高利潤空間。本次世界杯上,一些擁有自主技術和品牌的中國企業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但他們在國外大公司映照下單薄的身板和寂寥的身影,卻提醒我們,變“中國制造” 為“中國創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多企業加入進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