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助力傳統服裝行業轉型升級
由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石獅市紡織服裝商會、石獅市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紡織服裝產業升級——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工業4.0》高峰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博士鐘康、青島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總裁吳良杰分享了“智能制造助力傳統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觀點。
智造是發展趨勢
“人口紅利逐漸消退、薪資待遇迅速增加、‘90后’和‘00后’的價值觀變化和‘小批量、多品種、快速響應’的市場新需求等因素催化服裝行業大變革。”鐘康在分享“服裝產業的轉型與智能制造”時表示,現今制造業生存發展環境面臨著資源難以支撐、環境壓力加大、用戶需求提高、貿易摩擦頻發、市場競爭激烈、人工成本增加、運營費用增加等一系列難題,必須從傳統的制造業模式不斷向智能化生產服務方向發展。
“服裝生產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依靠人力無法及時注意到每一個環節的問題,這也就決定了生產的潛力并沒有全部發揮出來。”鐘康表示,相比之下,智能技術宛如24小時全天候的優秀虛擬管理人員,通過獨有的生產模型和優化調度、智能分析技術,結合底層物聯網采集的實時生產數據,為企業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優秀管理。在不受人為因素影響下,智能技術可保證企業生產過程中人員、工位的優化配置,并根據實際生產情況的變化實時調整,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定制滿足個性需求
“每個人有自己的尺寸,每個人對應一個版型、一個規格、一個個性。十多年前,我就有‘定制’的概念,但要做到定制卻非常難。”張代理表示,這個曾經困擾他的技術難題如今已得到解決,他將這一定制化服務稱為C2M模式,即Customer(消費者)直接面對Manufactory(制造商)。在這種模式中,消費者與制造商直接對接,消費者在平臺上表達自己的要求,制造商來滿足訴求,這就徹底取消了中間環節,節約成本。
張代理告訴記者,西裝數據建模打版過程涉及很多細節,一個數據的變化會同時驅動9666個數據同步變化。在過去10年,青島紅領集團積累了超過200萬名顧客個性化定制的版型數據,包括版型、款式、工藝和設計數據。依托于龐大的數據模型,紅領如今儼然一個“數據工廠”。
“C2M平臺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思維,包括前臺的市場拓展系統、后臺保障系統及中間的大客戶系統,這是一個完整的價值鏈。說到底,我們干的就是整合資源的事兒,整合全球的研發、供應鏈、大牌設計師等資源。”在張代理看來,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結合的互聯網工業,為傳統工業升級和轉型提供簡潔、高效的操作系統。智能制造工廠將成為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與制造企業直接供給的主流通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