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盛集團年產8億元運動襪,外貿訂單過重成掣肘
2015年,中國馬拉松真正爆發的元年,亞馬遜中國當年線上銷售數據顯示,跑步類產品銷量同比增長300%,女性運動文胸增長1000%,壓縮衣銷量增長超過5000%。但銷量增幅最大、超過10000%的單品,居然是不起眼的運動襪。
襪子雖小,但憑借規模效應和技術推動,也能做成大買賣。健盛集團(以下簡稱健盛)坐標浙江杭州蕭山,全球最大的襪類代工企業,同樣是在2015年掛牌上市。近日,公司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實現營收17.8億元,歸母凈利潤2.7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6%、32.39%、27.32%。
切入運動服飾賽道運動品類成營收支柱
棉襪是健盛的傳統優勢品類,2017年通過收購內衣制造商俏爾婷婷,將業務拓展至無縫內衣領域,兩個品類有著共同的目標客戶群。當前,健盛正逐步戰略轉型為全球化、產業鏈一體化的針織運動服飾的生產制造服務商。
公司產品按照應用場景可細分為運動服飾、休閑服飾和居家服飾,其中運動服飾所在賽道正處于快速上升期。2019年財報中,健盛集團首次將棉襪和無縫內衣兩大品類的營收具體細分至運動類和休閑類。
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棉襪、無縫內衣收入分別為11.04億元、6.40億元,同比增長8.7%和16.8%;其中,棉襪全年銷售2.91億雙,銷量、單價增長分別為5.73%、2.8%。
按細分品類計算,2019年公司的運動棉襪、運動無縫內衣收入分別達8.31億元、4.52億元,同比增長10.41%和27.08%;休閑棉襪、休閑無縫內衣收入達2.73億元、1.88億元,前者增長3.77%,后者減少2.18%。
運動棉襪、運動無縫內衣等運動服飾的銷售收入已占據公司總營收的72.88%,且增速明顯快于休閑服飾。運動服飾正成為公司的核心發展動力。其中,運動棉襪占據公司營收的47.2%,接近半壁江山。
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棉襪消費升級完成,形成中、高檔產品合理分布的架構,基本沒有低檔產品,中檔產品多為零售渠道品牌,單價在10元/雙左右。中高檔的產品主要為優質服裝品牌,包括優衣庫、阿迪達斯和耐克等品牌,單價中樞在20-35元/雙。高檔產品則通常是在設計、品質上均有高水準的小眾運動專業襪品,單價一般超過50元/雙,高者可達近200元/雙。
雖然只是代工,但生產運動棉襪通常能獲得比普通棉襪更高的商品溢價。財報顯示,健盛生產的運動棉襪和休閑棉襪毛利率分別為28.04%和25.89%。
研發投入加快深度綁定國際大品牌客戶
當人們進行運動時,足部承受的力量可能高達體重7-10倍以上,不同的運動產生的壓力與沖擊都不同。科研證明,與運動鞋一樣,運動棉襪對足部的運動輔助與防護是必要的。
質地優良的運動棉襪,能夠改善足底受力情況。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5038萬元,2018年為4054萬元,同比增長24.27%,增速遠快于公司營收增長。據媒體報道,健盛已經開發出跑步襪、滑雪襪、登山襪、騎行襪、高爾夫襪、羽毛球襪、瑜伽襪等功能性運動襪品。
市場一般認為傳統代工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的夕陽階段。但健盛所處的運動服飾賽道小而美,景氣度高。從下游品牌來看,目前供應商有較為明顯的集中度提升趨勢。
數據顯示,耐克的鞋類代工廠由2014財年的150家下降到2019財年的112家,服裝工廠由430家下降至334家。其最大鞋類生產商的生產占比由2014財年的7%上升至2019財年的14%。
國際知名品牌商均在不斷調整減少供應商個數、提高核心供應商的采購占比,對核心供應商提出共同研發、具備快反供應鏈能力、自動化能力強等較高的要求。
2019年財報顯示,健盛集團的國際大客戶主要為耐克、阿迪達斯、迪卡儂、PUMA、LULULEMON等知名運動品牌,這些品牌普遍定位中高端,加價率基本在5倍以上,其中LULULEMON、UA、PUMA等國外品牌加價率甚至高達13倍以上。高加價率使得客戶價格敏感性相對較低,而更注重代工企業的綜合研發實力。
在研發投入上的增加,使得公司能夠為國際大品牌客戶解決訂單開發難題,增強客戶粘性。
此外,從2013年起,健盛就未雨綢繆在越南布局完整的產業鏈,子公司健盛越南2019年設計產能已達到1.45億雙,同比增長32%,海防生產基地棉襪銷量達到1.46億雙,同比增長30%。去年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健盛能夠保證產品質量與交期的穩定,這也進一步獲得了國際大客戶的認可,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27.2%,占比63.9%。
外貿訂單過重成掣肘推廣自有品牌遇挫
從財報來看,健盛集團2019年的境內和境外收入為1.98億元、15.6億元,分別占比為11.3%、88.8%,同比2018年分別減少14.8%/和增長16.6%。
也就是說,2019年,健盛的外貿訂單占據了公司近九成營收,而國內銷售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萎縮。
當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健盛集團在2月順利復工復產。但之后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耐克、阿迪、迪卡儂、PUMA、LULULEMON、優衣庫等品牌商紛紛關閉門店,如H&M集團關閉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門店,包括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加重,各個國家均加大了封鎖力度,社會可選消費需求呈斷崖下降,由疫情引發的次生經濟災害正在上演。
有不少投資者在網上詢問健盛集團董秘,公司生產的外貿訂單是否受到疫情影響?最初,公司統一回復:訂單較為充足、訂單正常等。但進入4月,話風突變:受海外疫情影響,確實有推遲和取消訂單的情況。
東京奧運會延期,歐洲杯取消,NBA、英超等各種體育賽事推遲,消費端的極度萎靡,令耐克、阿迪等國際運動品牌元氣大傷,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上游供應鏈。
而資本市場對于行業的風吹草動最為敏感。國內最大的針織垂直化服裝制造商申洲國際,股價從年初高點119港元,下跌至72港元,跌幅超四成,市值蒸發逾500億港元。健盛集團股價也從2月最高點12.12元,至4月7日收盤價為8.6元,跌幅近三成。
過于依賴外貿訂單,如何破解眼下的困局是當務之急。健盛在回應投資者時表示:公司一直在探索線上和內貿的形式來推廣國內自有品牌業務。
但財報顯示,對比業績耀眼的貼牌代工端,健身集團自有品牌“健盛之家”2019年收入為614.24萬元,不及貼牌代工收入17.5億元的零頭,同比減少46.78%;“健盛之家”門店數由2018年底15家縮減至2019年底1家,僅剩1家直營店,14家加盟店全部關閉。
身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和電商之都的杭州,健盛自有品牌的業績實在是慘淡,這從公司忽視銷售端可見端倪: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為5500萬元,2018年為6400萬元,同比減少12.89%。
如今,海外疫情未見明顯轉折,各路商家紛紛不余遺力深挖國內消費潛力。前不久,阿里巴巴力推C2M模式強調消費者直達工廠,新晉網紅羅永浩也轉型“帶貨一哥”。
外貿和內需兩條腿走路,首先救活“奄奄一息”的自有品牌,健盛已經開始意識到這點。
來源:新華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