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落選原研藥廠求生轉型 院外藥店市場“迎春”
集采進入第三輪,降價幅度之大令廣大藥企心驚肉跳,隨著集采步入常態化軌道,這背后的行業零售端變局也正在加速。
8月20日,全國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據新華社消息,本次采購共有189家企業參加,產生擬中選企業125家,擬中選產品191個,55個品種藥品擬中標,擬中標產品平均降價53%。
在一輪比一輪刺激的帶量采購中,各家藥企的應對策略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差異,隨之而來也帶來了整個行業的變革,一方面藥企開始積極開辟院外市場,另一方面藥企應對集采的策略也更加成熟,部分外企也開始選擇直接退出。
而在處方藥轉戰零售市場過程中,藥企與零售藥店如何找到共生共贏的合作模式,目前仍面臨種種不確定性。對于藥店而言,短期內有望享受到集采帶來的行業紅利,但長期看,集采亦會推動行業集中;對于藥廠而言,布局零售市場屬于無奈之舉,但轉戰零售市場后到底能給企業自身帶來多大的銷量,部分藥廠也持保留態度。
原研藥“斷臂”
第三批集采當中,原研藥企們的報價也意味著他們主動放棄了中標的可能,自動“退出”競爭國家集采成為多數企業的選擇。
根據第三批集采結果,外資藥企僅有三家入圍,分別是輝瑞、衛材、優時比,而拜耳、阿斯利康、禮來、葛蘭素史克(GSK)、中美施貴寶、默沙東、諾華、西安楊森等藥企紛紛出局。
降價在預料之中,外資藥企集體“自暴自棄式”報價也有跡可循。
默克雪蘭諾公司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片,國家規定每片最高只能報價3毛4,但默克報出的價格1.401元。輝瑞的原研藥“偉哥”萬艾可,國家規定50mg的最高報價每片不超過48.19元,輝瑞報價是58.73元。阿斯利康的原研藥喹硫平,200mg規格的國家規定最高報價每片不超過2.3166元,阿斯利康報價是7.078元。
這也意味著外資原研藥主動放棄,斷了原本異常重要的公立醫院醫保市場,以往這個市場所占份額非常之大。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中國公立機構終端化學藥銷售規模逐年遞增,但增速有放緩趨勢。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終端化學藥銷售額為10325億元,同比增長7.36%;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銷售額首次邁進萬億時代。
2019年我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總銷售額17955億,同比增長4.8%,其中,公立醫院終端市場份額高達66.6%,公立基層醫療終端份額占據10%,僅僅以城市公立醫院銷售情況來看,2019年,該領域藥品銷售額就已經高達8739億,占全國藥品市場48.7%。而其中,化藥市場重點領域又無疑聚焦于腫瘤、消化及代謝、心腦血管、血液和造血系統、神經系統等領域。
而據廣州某三甲醫院醫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醫院在“4+7”帶量采購試點執行期間,中選藥品如有原研藥,則保留一個原研藥品規,沒有原研藥的則不再引進。醫院基本用藥目錄內中選藥品為原研藥的,僅保留一個原研藥藥品品規。一定保留原研藥給患者留有選擇,同時導向選擇中選藥品。
“患者為保持治療效果穩定,堅持不換藥,仍然指名要開進口藥,自費使用帶量采購非中選藥品的,并不少見,而受這樣的影響,也會導致一些患者鐘情于原研藥而帶火院外市場,即使高價仍然會去院外藥店購買原研藥。”前述醫生告訴記者。
帶量采購常態化下處方外流加速,院外零售藥店成為重要承接方。圖視覺中國
院外市場迎春
而長期以來,醫院市場是處方藥的主要銷售陣地。但隨著帶量采購政策的逐步推進之后,未中標的品種幾乎失去了全國主要的公立醫院銷售市場。為了挽回昔日的市場份額,這些品種紛紛發力院外的零售市場銷售。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大力培養自身的零售處方團隊,提前布局零售渠道。昔日被一些處方藥企視為相對小眾的藥店市場開始重新煥發出新機。
“4+7帶量采購僅針對公立醫院,此次擴面之后,民營醫院也進入集采范圍,但是藥企只是將中標藥品以低價供應給醫院,醫保部門對零售渠道的供貨價格并沒有干預。對于零售企業來說增收不增利已經成為不得不面臨的挑戰。此外醫院方面中標藥大幅降價背后,零售企業不得不承受原本外流的處方又倒流回醫院的壓力。”華南某醫藥零售企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隨著帶量采購擴面成為必然,仿制藥價格利潤合理回歸,未來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成為藥店未來主要競爭要素。而布局專業藥店,重點布局創新藥成為零售藥店可能轉型的方向。
“過去我們的零售連鎖,往往更多是滿足基本藥品需求,醫院有了處方,消費者考慮到便利性和價格優勢到藥店購買藥品,符合處方外流趨勢。未來對于連鎖藥店來說加強專業性也成必然趨勢,如新增慢病服務業務,患者服務中心,甚至社區診所的構建等,把未來服務的閉環做起來,抓住OTC市場才是可能的解局之道。”前述醫藥零售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說道。
而另一方面,在處方藥轉戰零售市場過程中,藥廠與藥店如何找到共生共贏的關系,目前仍面臨種種不確定性。對于藥店而言,短期內有望享受到集采帶來的行業紅利,但長期看,集采亦會推動行業集中;對于藥廠而言,布局零售市場屬于無奈之舉,但轉戰零售市場后到底能給企業自身帶來多大的營收,部分藥廠也持保留態度。
集采在一定程度加速了國產仿制藥對專利過期原研藥的替代。
在過去,醫院市場中,專利過期原研藥不僅占領著霸主地位,同時還享受著品牌高溢價優勢。因此,集采未啟動前,多數過期原研藥企也不會花很大力氣去布局院外的零售市場。如今,專利過期原研藥在主動向零售市場“靠攏”。
以第一批集采品種降脂藥“瑞舒伐他汀鈣”為例,不管是在“4+7”試點城市還是聯盟地區的擴圍帶量采購中,作為原研廠家的阿斯利康落選。在錯失全國大部分公立醫院市場后,該原研廠家選擇發力零售市場。中康CMH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阿斯利康的瑞舒伐他汀鈣在藥店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4.1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大增近七成。
“以前兩批集采涉及的品種為例,過去這些品種我們幾乎以零毛利或負毛利在銷售,而集采之后,出現了兩大轉變:一是中標企業主動和我們溝通,并愿意給我們一些配送費用,可能會低三至五個點,但有總比沒有好;二是未中標的品種也跑來與我們零售企業合作,以往我們是很難跟他們合作的。”上市連鎖藥店企業老百姓董事長謝子龍說道。
集采對于行業的變革,一方面體現在藥價斷崖式下降,醫院藥房從盈利板塊變為成本板塊,醫院逐漸轉變對處方外流的態度,賦予了零售藥店承接的機會;另一方面是處方廠家將加速與藥店合作,落標品種廠家主動加深與零售藥店的合作,廠家資源也將向藥店傾斜,利好大型連鎖藥店的發展。
但對于藥廠而言,相比醫院,院外的零售市場分布比較分散,加上藥店自身存在的藥事服務能力薄弱問題,一定程度都給藥廠布局零售市場的過程帶來制約。
如近年來,不少連鎖藥店都在布局DTP藥房(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專業服務的藥房)。區別于以出售OTC藥品(非處方藥)為主的傳統零售藥店,DTP藥房主要銷售高毛利專業藥物、新特藥、自費藥等,并配備執業藥師提供專業指導意見及服務,是零售藥店的進階模式。
“我認為集采常態化之后,零售行業更趨于集中,因為體量足夠大的藥店才具備與上游處方藥企一定的議價權,而普通的中小藥店是很難拿到處方藥的中高毛利的。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集采加速了零售行業的集中化發展趨勢。”益豐藥房董事長高毅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