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變外賣和物流?無人配送落地需等三五年
兩日的展館逛下來,發現硬科技和車企幾乎占據了大半江山。這是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留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最深的印象,也恰恰說明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從紙上藍圖走到了現實中。
無論是自動駕駛、無人配送還是智慧城市,AI都在加速滲透。7月8日,美團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了其自研的無人機以及其他無人配送產品,并希望在未來打造一個3公里、15分鐘送達的低空物流網絡。
在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看來,城市低空飛行已開始從民用拍攝,轉向大規模的工業用途,這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科技創新重要的機遇。“無人機+生活服務場景的結合,將是建設城市低空物流網絡的最佳路徑。”
事實上,無人配送領域除了無人機以外,物流機器人、自動駕駛卡車等等黑科技都在本次大會上一一亮相。未來,基于智能調度系統、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技術構建的物流路網,多種人機協同的末端配送模式,有望形成無人配送的整體解決方案。
只不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真正從體感上感知到這一變化,或許還需要等三五年時間。
搭建低空基礎設施
在未來,或許你可以體驗到這樣的場景:通過手機下單一份外賣,騎手取餐后將餐品放置在一架無人機上,隨后配送至你附近的外賣取餐柜,你只需要掃碼即可取餐,整個過程只耗費15分鐘。
這樣的畫面是美團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通過一架擁有六個槳葉的無人配送機所勾勒出來的。從第一屆大會上無人配送車的初亮相到今年無人機的備受矚目,人工智能對未來外賣行業的改造又被賦予了一層新的期待。
王莆中介紹,不久前,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城市,美團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成為抗疫一線的參與者,搭建起“門到門”的物資運送“空中通道”,完成了給隔離區居民配送藥物等緊急物資的任務。
美團早在2017年就啟動了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探索。截止到2021年6月,美團針對城市末端配送場景,自主研發FP400系列機型的無人機,已經在北京、深圳兩地測試場完成超過20萬架次的飛行測試。
當下城市低空物流網絡已現雛形,由配送無人機、自動化機場和符合監管部門要求的智能調度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的路上,到了需要再上一個臺階的時間點,必須在科技上大力投入。”美團無人機業務負責人毛一年介紹道,美團無人機服務場景還需搭建健全的低空基礎設施,即結合城市低空的數字化云端系統和物理化基礎設施。
值得關注的是,無人機配送終端作為物理化基礎設施的重要環節,此前,美團已在布局社區智能取餐柜,針對公寓、樓宇等場景提供地面接收裝置。毛一年還提及未來將與萬科合作,聯合改造建筑設施,用戶有望在家打開廚房儲物柜就能提取貨品。
面對市場越來越旺盛的消費需求,騎手與無人機將會形成協同互補關系,共同打造地空一體城市末端配送網絡。毛一年進一步解釋道,“無人機與騎手是協同關系,是對現有人力的補充。目前無人機需要取餐員進行餐箱放置,未來騎手經過培訓可能是運維工人,是換電站的工作人員,也有可能成為無人機的專業人員,很多角色未來會產生變化,但是能效肯定是提升的。”
規模化應用需等五到十年
與此同時,不僅是無人機配送服務,自動駕駛賽道也如火如荼。
此次大會上,國內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也帶來在自動駕駛方面最新的進展。小馬智行的Robotaxi將正式落地上海,上海也成為小馬智行繼廣州、加州、北京之后的第四個落地Robotaxi的城市。而在自動駕駛卡車方面,其自動駕駛卡車目前已經進行了200多天的道路測試,運送貨物13650噸,商業運營里程達到37466公里。
無獨有偶,在制造工廠窄小空間內,借助自動駕駛來解決運力問題的還有優必選科技。其中,AMR物流機器人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物流倉儲、3C等人機混合、場景復雜、定制化要求高的場景,有效應對復雜場地環境和隨時可能變更的行進路線,確保復雜場景中的人、貨、設備安全。
在不同場景里,無人配送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中,但發展的道路并非坦途一片,無人配送技術仍面臨很多困難。“目前看來,無人配送小車可以很快地上路,出事故的危險系數也低一點,但是想要真正做到成熟,并沒有想象中這么簡單。”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寧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技術泛化能力是一個難點。對于無人配送小車而言,打通一兩條的配送線路產生的商業價值可能比較有限,但對于卡車物流來說,如果能打通京廣、京滬線,這類線路的價值就難以估量了。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先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認知、社會接受度和法律法規的滯后問題。“事物誕生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我們很難要求政策走得比技術更快。”張寧進一步解釋道,“政策滯后于技術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并不會太大地阻礙技術發展。反之,一些政策條例和法規如果能在半年到一年內隨之跟上,其實會促使這個行業發展得很好。”
同樣作為新技術在生活場景中的運用,商用無人機領域在政策、法規方面還存在空白區。據毛一年介紹,目前我國對低空空域改革開放力度大,美團也在協同政府一起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和落地,并把政策落實到具體的方法上。而無人機配送規模化的應用,也有望在未來5~10年落地。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未來,基于智能調度系統、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技術構建的物流路網,多種人機協同的末端配送模式,有望形成無人配送的整體解決方案。王莆中表示,在未來城市的生活服務中,技術的變革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相結合的自動化設備,在一些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應急事件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逐步成為人力救援及配送的重要補充力量之一。“盡管這仍是一件中長期的事情,但我們愿意面向未來投入,繼續在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機器人技術方面進行探索。”
(實習生韓利明對本文亦有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