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工到服裝首富,這位隱形巨人靠紡織改變命運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制造國和消費市場,國內服裝銷售額也達到每年4300億美元。2018年,中國一共制造了約456億件服裝。在456億件服裝背后,是中國完善的服裝產業鏈條。在眾多的中國服裝制造企業中,申洲國際是最值得了解的一家公司。
資料顯示,申洲國際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彪馬等國際知名品牌的許多商品都出自這里。
作為申洲國際的董事長,2019年,馬建榮以78億美元身價登頂國內服飾零售行業首富。值得一提的是,馬建榮13歲便輟學,申洲國際起初也只是個負債的小工廠。關于成功的‘秘訣’,馬建榮總結道:我相信,只要靜下心來干一件事,堅守自己的主業,銘記自己的初心,就一定能干好一件事情。
馬建榮出生在農村,和父親馬寶興一樣,13歲便開始參加工作。年輕時,馬寶興在紡織廠拼命苦干,最終成為紡織行業的專家,幫助上海紡織業解決了棉毛衫松弛和縮水的問題。
1990年,為了解決孩子上城市戶口的困難,馬寶興答應寧波北侖區政府的邀請,幫忙組建寧波申洲織造有限公司。當時這個企業由寧波當地政府在內的三方進行投資組建,馬寶興家族并沒有股份。結果當馬建榮跟父親拖家帶口的來到寧波后,發現三方投資都未全部到位,廠房建設還欠下了債,那時候碰巧又趕上針織行業市場蕭條,父子倆苦不堪言。但沒有辦法,要想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只有把這個工廠建起來。沒有退路的馬寶興費盡周折從銀行貸了一些款,才使得申洲織造真正啟動。
解決完資金后,馬寶興又把上海針織廠里的技術專家請到寧波來給員工培訓,重要的員工都是他親手帶。那時候中國紡織品的出口主要依托外貿公司,品質低且競爭同質化,為了打開市場,馬寶興父子選擇進軍日本,走中高端路線。馬建榮回憶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當時出了很多洋相,也燒了許多不合格的衣服,就是這樣反反復復磨煉過來的。到1995年時,公司在行業內已小有名氣。
1997年,考慮到馬寶興家族為公司的辛苦付出,股東三方決定將股份逐步轉賣給他們。同年,馬建榮從父親手中接過申洲的‘指揮權’。其后,馬建榮將技術創新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第一重點。
1997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申洲賺到了3000萬元凈利潤,但馬建榮把錢都花來做污水處理廠。當時許多人嘲笑他傻子,可馬建榮卻表示:做企業,不能給社會添麻煩。
做完污水處理這件事后,1998年,馬建榮又頂住董事會的壓力,堅決不分紅,把公司所有的利潤都用來購買新設備。結果機器引進后,由于客戶對申洲生產的新型面料信心不足,沒有人下訂單,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危機,一度面臨倒閉。苦熬兩年之后,這種新型面料成為公司最大的主打產品。由于設備先進,申洲的印染準確度能達到99%,同行最高只能達到70%,光減少次品每年就能節省六千萬。
從那時起,馬建榮嘗到了技術改造的甜頭,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在上市前,馬建榮平均每年把企業60%-70%的利潤用于技改。
2005年,申洲在香港成功上市,馬建榮更是大手筆,只用了一個晚上就把當時融資得到的9億多港元全部花了出去,把廠里的老設備統統換成國際上最先進的機器。馬建榮說:申洲用技術創新要達到三個目的——高效化、舒適化、去技能化。
雖然企業在迅猛發展,但馬建榮不是沒有煩惱。2008年上半年,馬建榮一度以為企業要完蛋了,在中國搞紡織業沒有希望。他甚至開始考慮把企業賣掉,去收購造船廠或者造五星級賓館。因為在馬建榮看來,寧波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工業已經具備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紡織業是落后產能、淘汰產業,人多、污染也多。
重壓之下,馬建榮帶隊去了東南亞以及中國中西部省份考察投資環境。經過分析得出:中國中西部落后地區還有大量剩余勞動力沒有轉移出來,這些人必須依靠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帶動家鄉進入工業化社會。因此,馬建榮堅信中國紡織業的制造優勢二十年內還沒有一個國家能趕上。如果中國的企業家主動放棄這種優勢,讓給東南亞國家,那太可惜了。
金融危機過后,服裝企業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像申洲這樣一直專注主業的公司,產業升級不但沒有停步,還過得非常滋潤。出現問題的紡織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前兩年眼紅房地產、股市和期市來錢快,去賺快錢,最后導致資金鏈斷裂的。
經過轉型升級后,申洲的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客戶群也逐漸壯大。到2012年,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和彪馬成為了申洲的四大主力客戶。馬建榮的經營策略主要有這幾點:以日本市場為核心,逐漸將業務拓展至歐美市場;調整產品結構,專注于利潤率較高的運動類產品;服務行業頭部客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長期堅持技術研發。
2018年,中國服裝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毛利潤率15.1%,凈利潤率5.89%,而申洲的毛利潤率31.6%,凈利潤率21.4%。都說富士康是世界上最牛的代工廠,但工業富聯2018年的凈利率只有4%。
如今,為了滿足全球化市場的需求,申洲除了寧波、安徽、浙江外,在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生產基地。申洲不僅擁有國際最先進的設備,還有世界一流的面料及服裝實驗室。馬建榮在研發方面近乎偏執,不允許有絲毫差錯。為了研發一款用于日常休閑的防水面料,申洲的研發人員進入美國人的生活環境中,去測試他們出門去超市、去上班過程中可能暴露在戶外的平均時間,從而設計研發了一款15分鐘內防水的面料。
現在,申洲每24個小時,就有150萬件服裝、600噸面料從其生產線上下線。馬建榮說:對于服裝企業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交貨期就是靈魂。2018年足球世界杯,法國隊的球迷需要法國隊的隊服來狂歡,申洲國際在16個小時之內,就把幾萬件球迷服送到耐克上海,然后由他們空運到法國,正好趕上法國隊奪冠的時間。
馬建榮感言:我和父親都是13歲就開始打工,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很多人說申洲的成功是運氣,但我跟我的父親知道,支持我們一路走下來的唯有再樸素不過的兩個字——‘誠信’。對客戶誠信,對員工誠信,對供應商誠信,答應的事情百分之百做到。現在的申洲,做到‘誠信’二字,靠的是技術化、標準化和模塊化。
馬建榮說:做老板,要懂生產、懂戰略、懂市場,更重要的是要懂員工的心。申洲的員工穩定性在行業內是出名的,甚至我們中高層隊伍也是20年里沒有一個離職的,也沒有一個掉隊。申洲的企業文化是‘體面勞動,尊嚴生活’。
每年,馬建榮投入改善員工生活環境的資金高達數億元。申洲擁有能同時為4萬名工人提供午餐的全自動中央廚房。在越南,申洲也是第一個在新工廠里面全部安裝了中央空調的企業。馬建榮始終認為:一名員工如果能在一家公司里面做一輩子,這是老板最大的福氣。
多年來,馬建榮一直專注主業,跟一根棉紗較勁、跟一塊布料較勁、跟一滴印染污水較勁、跟自己較勁,在服裝這條看似夕陽產業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目前,申洲國際已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馬建榮說:我是一個笨人,所以我只做從一根棉線到一件衣服這樣一件事情,但我相信憑借我們申洲8萬多人的團隊,我一定能做好服裝紡織這件事情。
參考文獻:
1.《13歲輟學當學徒,而今他掌舵市值700億的中國紡織業龍頭|校友故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小歐
2.《阿迪、耐克、優衣庫的中國工廠造‘首富’》,高街高參,范向東
3.《服裝巨頭再出發!申洲國際豪擲72億,投建系列新產能和技術改造!》,東南商報,樂驍立
4.CCTV《走遍中國·穿衣革命》欄目專訪‘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
5.《馬建榮:轉型升級就是創牌子?這是一個誤區》,經濟參考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