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聯想智能制造實踐:多賽道布局“大制造” 5G+IoT賦能未來
“當前制造業向智能化的轉型勢在必行?!?月27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0中國智造業年會上,聯想集團全球制造工程負責人王曉嵐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構建新基建創新模式,通過技術落地本土方案,均為制造業帶來新的想象空間?!?/p>
作為全球布局的制造龍頭,聯想集團的實踐無疑走在前列。同日,聯想榮獲2020中國智造“金長城”獎中的“年度卓越智能工廠”。
布局三大賽道
事實上,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場規模將達到214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增至3848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2.4%。
在全球布局超過30個生產基地,通過供應鏈網絡將產品發往全球,年營收超過510億美元……作為全球頂級制造企業的代表,聯想集團早已脫離了傳統的生產制造模式。
王曉嵐介紹,隨著5G和AI的到來,聯想在三個賽道上進行了布局: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和行業智能。目前聯想集團擁有聯想研究院、AI實驗室、云網融合事業部等,具備智能制造自主技術的完整方案。
此外,王曉嵐透露,目前聯想已投資20億人民幣在深圳打造南方基地,它也將成為聯想集團乃至全球制造業的一個燈塔式的智能工廠,從而與合肥聯寶PC工廠、武漢移動基地形成聯想智能制造“鐵三角”格局。今年3月該工廠已完成奠基,預計2022年進行投產。
聯想之所以持續布局智能制造,源于各種因素?!澳壳巴獠凯h境擁有相當的變化,從去年開始,我們明顯感到全球的不確定性在加劇,今年年初聯想更是遭到了極大挑戰,受疫情影響供應鏈按下了暫停鍵,從而對訂單造成拖累?!蓖鯐詬固寡?。
不過在她看來,疫情既是轉折點,也是企業的試金石。疫情期間,聯想深圳基地和合肥基地都采取了非??焖俚男袆?,在2月6日完成全面復工,在2020年第一季度創下發貨量的歷史新高。位于疫情核心的聯想武漢工廠,亦在70天內完成復工復產,成為疫后武漢首家實現完全復產的企業,這些均得益于聯想集團供應鏈的強大韌性和敏捷性。
由此,王曉嵐強調,當前制造企業需要從目前的“小制造”拓展至包括研產協同的“大制造”,進行全價值鏈優化,同時練好內功,加速新技術應用落地,并打通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堵點”。
從練內功到對外賦能
今年9月,聯想集團在北京發布了《聯想智能制造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在推進智能化轉型過程中,聯想始終以智能制造為核心,通過推進供應鏈交付智能化、工廠智能化和物流智能化,構建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同時,智能制造的延伸拓展不應局限于公司內部,應該通過構建生態圈共同打造端到端智能化的能力。
從修煉內功再到對外賦能構建生態圈,聯想正是以此實現新技術落地,并真正回歸制造內涵。首先,在聯想的智能制造體系中,技術是推動智能變革的核心動力。基于對行業變革、技術演進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再結合自身的實踐,聯想總結出五大智能制造核心能力“互連互通、柔性制造、虛實結合、閉環質量、智能決策”。
而基于五大能力的積累與實踐,聯想在產品個性化、供應協同化、服務主動化、決策智能化四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曉嵐指出,從內部而言,目前聯想構建了內部高質量、高交付、具備競爭力的制造體系,通過敏捷的轉產和制造滿足用戶需求,通過極致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打造全球總值。而這一切的基礎在于清晰的底層藍圖設計,并疊加自上而下的實踐探索。
聯想的技術不僅停留在自身智造能力改造,更是在持續進行對外賦能,涉及端到端協同創新與優化,新技術、新模式孵化加速智能轉型,以及賦能產業鏈。據王曉嵐介紹,目前聯想已經開展與中國商飛、武漢石化等企業的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制造轉型的路徑。
“聯想堅信,在未來更需要發揮工匠精神,加速智能制造的轉型,聯想非常愿意與各界同仁共同努力?!蓖鯐詬贡硎尽T诋斍暗臍v史性機遇期,聯想將持續在智能制造領域深耕,致力于構建世界級的“智能工廠”,進一步賦能行業,全面提升產業鏈的智能化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