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工業互聯網的“翅膀” 傳統制造業變革求新
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現代工業正借助科技力量不斷變革。其中,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成為現代工業變革的重要模式之一。
“5G所具備的高速率、低延遲與大連接等優勢特性都能精準匹配工業互聯網的需求。” 11月12日,鴻云工業互聯網(廣州)有限公司副總裁方俊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是信息化、網聯化與智能化,對數據采集、設備互聯、信息實時交互存在較高的要求。但事實上,上述領域在現階段都存在一定的瓶頸現象,因此5G的快速發展應該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助推器。
他判斷,在全球化市場需求、產業技術升級、行業驅動和重塑發展,以及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傳統制造業的產業鏈必將在工業互聯網與資本的推動下實現優化、整合和升級。
把握制造業革新機會
工業互聯網是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建設連接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的網絡,以實現海量工業數據的實時采集、自由流轉、精準分析,從而支撐業務的科學決策,制造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對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
艾瑞咨詢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了640億美元,隨著工業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市場需求及新技術的推動下,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會持續增長,預測到2023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914億美元,預計年復合增長率7.39%。
近年來,國內除了海爾、美的等家電企業有所布局以外,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也通過聯合第三方的方式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富士康也推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BEACON、徐工集團也發布了工業聯網平臺Xrea。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競爭已逐漸白熱化。
(中科院軟件所人機交互實驗室20周年活動現場)
“工業互聯網不僅是一個技術的集合,更是一個提升傳統制造業、支撐工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也是一種新興的行業生態體系與應用模式。”方俊暉認為,工業互聯網是促使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基礎框架,為制造業的信息化、智能化、網聯化提供基礎支撐。此外,在生產工藝提升改進的前提下,工業互聯網能夠確保各工序以及生產環境的協同,實現行業與企業資源的高效配置。
盡管工業互聯網是現代工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但工業互聯網的最終落地也存在眾多挑戰。美的集團副總裁張小懿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制造業非常復雜,在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貼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跟制造實踐的融合。
“制造業的領域知識與行業復雜度形成了較高的業務門檻。由于制造業的專業性與復雜性,科技公司需要充分理解和消化行業領域知識,才能確保技術輔助業務落地。”方俊暉表示,行業的差異性導致平臺復制存在困難,“制造行業類別很多,即便是細分行業之間,業務特性差異也很明顯,每個行業的平臺落地都需要通過技術調整以適應不同行業的需求,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于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目前傳統制造業內部企業發展狀況層次不齊,這就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根據行業的盈利水平、財務狀況、工藝特性、信息化智能化現狀,制定適宜行業狀態的解決方案。
據悉,目前鴻運互聯股東團隊已投入了數千萬資金用于打造鴻云互聯的基礎產品,成功研發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采集系統、分析軟件以及全貫通平臺系統,并在邊緣計算領域形成了世界前沿水平的技術儲備。
作為定位為多產業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鴻云互聯通過“傳統產業--智能優化--工業互聯--產業金融”的貫穿打通,解決傳統制造型企業在產品研發、集中采購、量化生產、貿易開展、倉儲運輸、售后服務等環節中信息斷裂和重復的痛點,目前已成功服務多個行業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成立于2019年8月19日的鴻運互聯雖然是一個新生的企業,但其股東及技術團隊都是行業老兵,有來自世界五百強頭部企業的負責人,有服務過眾多上市公司投資圈老兵,還有中科院背景的技術團隊。據透露,目前該公司取得累計訂單已接近一億元,涉及有色產業、精細化工產業和電機產業,近期正準備進行PRE-A輪融資。
卡位差異化
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的解決方案,既有針對企業客戶個性需求而推出的系統集成與軟硬件定制服務,也有針對行業共性需求而提煉的通用產品與應用平臺級服務。來自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們,基于本身的產品技術積累與研發能力,則更專注于提供面向全行業的通用平臺,試圖打造能適應不同行業需求的一站式服務。
艾瑞咨詢報告指出,近兩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實現了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3月,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類產品數量已達269個,超過了國外工業互聯網平臺總和。在269個平臺類產品中,由制造企業構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占比高達46%。
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鴻云團隊發現,利用股東北京智訊善工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四十年制造業經驗、合作團隊長期積累的經營和企業大數據沉淀,結合鴻云深度合作伙伴浩鯨云科技的底層數據平臺服務,可以從多種數據維度,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營運市場、更充足的鏈條補充以及更齊備的產業引導服務。
(考察有色及稀土產業)
因此,相比較于通用的技術解決方案,鴻云互聯推出了以“單點突破、垂直深耕、橫向拓展、生態構建”為特征的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讓各環節和鴻云平臺形成一個生態的互聯,鏈接原料端、生產廠家、品牌產品、落地渠道、運營推廣、產業賦能等環節。
據了解,鴻云解決方案能夠覆蓋從原料供給、產前準備,到制造加工、倉儲物流,直至市場營銷、金融服務等完整產業環節。另外,可根據企業智能化提升的需求,進行設備智能化與物聯化改造,提供完整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存量效率,也帶來了增量收益。
差異化的創新道路離不開背后的技術支持,目前鴻云互聯已建立了自己獨有的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包括面向離散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設備云平臺、工業APP開發平臺等。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以實現快速迭代開發,響應不同領域企業用戶的各類需求。
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所具備的高速率、低延遲與大連接等優勢特性如何精準匹配工業互聯網的需求,成為眾多相關企業關注的重點。但我國在推動5G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中仍面臨一些挑戰,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數據平臺組組長張義曾舉例,除了企業間融合融通、相互促進的產業生態尚未形成,技術與業務的鴻溝亟待跨越之外,5G網絡建設和運營成本高昂等挑戰依然存在,“5G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完善。”
對此,方俊暉認為:“工業互聯網對數據采集、設備互聯、信息實時交互存在較高的要求,5G的快速發展應該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助推器。”在他看來,利用5G能夠實現生產實時數據的高速采集,獲取工業大數據,為后續的生產監控與生產優化做好基礎儲備。另外,5G的高速傳輸,使得更多依賴于基礎設施的高新技術能夠有效在制造業落地,帶來更多的科技紅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