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153只債券違約規模超千億:風控趨嚴 主承券商收縮業務“過冬”
某明星公司債券違約事件再度引發市場波瀾。
由于此前多個白馬股已經爆雷,“存貸雙高”的公司也再度引發投資者的避險情緒。
“市場融資收緊,那些擴張激進的民企往往是問題最先暴露的地方。當前情況下公司債券集中到期,更需關注那些依賴外部融資、業務激進擴張的相關公司,警惕風險。”北京某私募機構人士表示。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19日,共有153只債券出現違約,規模達到1187.11億元。同時,36家公司在今年首次出現違約,違約常態化基本成為市場共識。
在這個背景下,券商牽涉債券的相關業務也變得更加謹慎。無論是一級市場承銷還是自營持券,都已產生不小變化。
“監管趨嚴,公司合規也更嚴格。”11月20日,北京某券商人士就在受訪時感慨。
涉及違約債券承銷商排位
本報記者依據Wind數據梳理,自2014年以來出現違約的407只債券中,主承銷商共涉及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華創證券、中山證券等61家券商。
具體來看,涉及違約債券數量最多的是國海證券,共20只;其次則是中信建投證券和招商證券,兩家機構分別涉及19只和16只違約債券。
除此之外,涉及違約債券的數量超過10只的還有中信證券、光大證券等機構。
從違約債券金額來看,截至11月19日,單筆債券違約金額超過20億的有27只。其中債券余額最大的一只是“16申信01”,該期債券發行人是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承銷商是華信證券以及中信建投證券。
事實上,隨著信用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作為主承銷商的券商機構也被推上風口浪尖。監管層也多次針對相關機構在債券承銷過程中的不規范問題作出處罰。
譬如在“16千里01”的案例中,江蘇省證監局針對華創證券在保千里發行該期債券中的執業情況檢查發現,華創證券在盡職調查階段,未采取有效手段對發行人之實際控制人莊敏的對外投資信息進行核查,亦未對部分大額其他應收款的形成原因、構成內容進行核查,未能勤勉盡責并保持應有的執業謹慎。
此外,在受托管理階段,華創證券對發行人合同執行與約定嚴重不符、實物流與資金流明顯不匹配的2.75億元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實際被發行人原實際控制人占用)未予以充分關注,從而未進一步審慎核查并獨立判斷,導致最終未能識別并督促發行人糾正募集資金使用違規的情形。
由此,江蘇證監局對華創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除此之外,東海證券也曾因為在“15順風01”的受托管理人工作中未勤勉盡責、未按照債券受托管理協議的約定持續監督發行人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而被證監局出具警示函;開源證券在承銷天津市浩通物產有限公司的三期公司債券中,也因盡職調查中未勤勉盡責、未能發現發行人財務數據存在的虛假記載、未及時發布臨時受托管理事務報告等問題被責令整改。
“債券違約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進入常態化,但是大家也在積極探索解決之道。從監管層的角度來看,現在是對公司債進行分類管理,更加系統性合理化的加強了整體管控。”北京某券商債承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風控謹慎
基于市場環境的變化,不少機構也做出了相應調整。
“監管層針對債券承銷商的盡職盡責監管依然十分嚴格,反映到公司內部管理上來說,內部管理嚴格也是能理解的事情。其實也不是在違約增多后才突發的加緊風控,而是監管層一直以來也都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管理。”滬上某券商人士受訪指出。
一位大型券商固收部門總監也向本報記者確認了這一點。在其看來,“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情況。由于債券承銷業務周期短且能迅速實現盈利的特點,也是券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疊加此前市場空間大,大家各顯神通地發展業務,因此當前監管層對整個市場進行規范,也倒逼券商做好自身業務規范,都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業務層面,前述券商人士則指出,“部分機構或會針對性的收縮承銷規模,從而精細化風險管控,不過各家做法也不盡相同。”
事實上,從當前市場角度來看,一二級市場仍流露著謹慎情緒。
“雖然債券市場整體流動性有所改善,但財務實力較弱的發行人仍將面臨再融資壓力,原因則是投資者對該類發行人的避險情緒依然存在。此外,市場負面消息頻發,明星公司滑落,也讓投資者重新審視這些發行人的再融資能力。”前述券商固收總監指出。
另一方面,此前中證協發布了《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辦法(試行)》,在評價指標中也已經針對此前的“規模為重”作出了弱化。
中證協方面亦指出,自《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公司債券發行審核程序進一步簡化,交易所債券市場迅速壯大,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審核理念和市場規模的實質性變化也要求承銷機構必須全面提升執業能力,強化風控合規,切實履行好“看門人”義務。
因此,券商針對債券業務的風控也備受重視。
“新的執業評價辦法顯然相對弱化了對承銷規模的關注,由于指標更加全面,對市場上一些機構只顧規模的現象有所遏制,同時大家的風控意識則會明顯提高,行業亦將做好債券業務的風控與合規。”前述債券承銷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