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因致近期棉花價格下跌 年底前恐難抬頭向上
上周,ICE期貨大幅下跌,價格走勢發生改變,年底前恐難重新抬頭向上,3月合約當周收跌1.8%。
美國插手香港問題讓中美談判前景生變,即使中美雙方在年底前達成協議,可能也不包括中國大量采購美國棉花的承諾,主要還是大豆等其他農產品。
中美貿易摩擦并不是此番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國棉花消費量受到了服裝零售消費下滑的打壓,對紡織原料的需求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中國服裝出口量也在減少,棉花消費量低于各方預期。
從美棉出口周報看,中國取消了前期高價時簽訂的合同,近期將采購重點轉向了供應充足的巴西棉,10月份對巴西棉的進口猛增。
此外,印度MSP機制失靈,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給印度棉價提供支撐,CCI的收購一推再推,而10-11月的降雨導致新棉水分大大增加。目前,CCI孩子等待新棉干燥后再大量收購,因此近期印度國內棉價持續下跌,S-6的盧比價格近四周累計下跌2.4%,美元價格累計下跌3.7%。
隨著印度棉價的下跌,印度棉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力比前幾個月要提高很多,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壓美棉需求,給ICE期貨帶來壓力。此外,越南和孟加拉國的棉花進口持續低迷,反映出紗線行業面臨困境,生產開始轉向混紡。
近期化纖價格下跌也給棉花市場壓力,發達國家的服裝消費者都在極力降低低收入國家生產成本的上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