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利好護航上證重返3000點 基本面潛在風險性仍被慎待
A股三大股指迎來久違的大漲。
12月17日,上證指數在全年的“反復”行情下,第11次發力成功沖破了3000點整數關口,證券、銀行、地產等板塊漲幅一度靠前。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美貿易摩擦的緩和、穩增長信號的不斷釋放等多項利好因素,可能成為推動A股近期不斷上揚的原因,而此次A股再次突破3000點,也與前期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上行帶動有關。
而在多空的激烈博弈下,三大指數的成交金額也達到了7463億元,創下了自9月5日后68個交易日以來的新高。但這一整數關口面前,也有一些買方機構基于對基本面的見底預期保持了謹慎態度。
多重利好信號集中
A股連續兩日的上揚或與多項利好有關。上周末,中美剛剛就第一階段的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而該事件被視為極大提高投資者信心的標志。
“這個對于相應的挑戰以及投資、投資者都帶來了信心,這就會使投資消費增加,帶動經濟的平穩或者進一步的改進。”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工作時強調的“六穩”,也強化了市場對于穩增長政策的預期。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來看,對于穩定經濟基本面的共識并沒有改變,在經濟增速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不排除會有更多的貨幣工具和積極財政政策被投入進來。”北京一家上市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穩增長將從資金、基本面兩個層面對市場構成良性預期。”
事實上,對于當日券商股的上揚,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與市場對于貨幣政策預期轉暖有關。
“通常貨幣政策有松動預期的情況下,券商股是優先表現出來的,2014年年底的那次降準,直接誘發了券商股及后期的牛市行情。”上述策略分析師稱。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突破3000點這一事件,部分機構此前已有預測。例如國金證券此前就表示,A股年底之前大概率在權重股發動下有望突破3000點關口。
“從歷史A股12月運行特征來看,低估值藍籌風格往往跑出超額收益。12月經濟維穩政策環境趨暖,年底完成估值轉換的概率極高。”國金證券表示,“市場的驅動力逐步從盈利轉向估值,且考慮配置盈利-估值性價比。當前金融地產具備配置價值。”
有賣方機構進一步認為,后續穩步上揚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經過上周五與本周一的持續放量上漲之后,短線市場突破上漲格局已基本確立,未來如果不再遭遇超預期的重大利空因素,滬指繼續穩步上揚的可能性較大。”中原證券表示,“從這兩個交易日的特征來看,以券商信托以及軟件科技為代表的兩大板塊有望成為本輪上漲行情的領漲板塊。我們建議投資者加大倉位,積極把握當前市場出現的良好做多機遇。”
創業板的“牛市行情”
在市場人士看來,此輪滬指行情上行背后,有著以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股連日上揚的鋪墊。
事實上,創業板的確近期收獲了較大漲幅,在近兩周內的10個交易日內出現8個陽線,創業板指合計上漲達7.53%,同期漲幅較滬指高出2.76個百分點。而年底的這輪創業板的強勢行情,或與2020年的創業板改革預期有關。
“與科創板改革初期的高估值效應類似,創業板推動注冊制改革的預期有可能進一步帶來估值抬升的效果。”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科創板的改革試點已經初見成效,創業板的改革窗口可能也將到來。”
也有觀點認為,創業板的上漲背后是資金驅動的結果。
“在基本面并沒有出現明顯好轉、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下滑沒有扭轉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吸引的更多增量資金顯然需要尋找標的,但科創板估值比較高、消費股相對配置已經不低,所以這時創業板代表的一些科技股就成為了潛在挖掘對象。” 上海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經理表示,“配置科技股,其實也是押注結構轉型下的新經濟機會。”
記者統計發現,包括申萬宏源、國信、招商、西南在內的多家券商均對2020年科技股的行情表達了樂觀。
“市場預期本身就有提前實現的效應,因為資金不會等到明年科技股表現好的時候再來介入。”前述投資經理表示,“所以今年年底科技股的這輪漲勢比較明顯,也間接推高了創業板指數。”
但在其看來,雖然A股在資產配置領域屬于低配狀態,但部分領域的中小市值科技股已經存在預期“提前透支”的情形。
“A股整體上估值仍然具有空間,但在這一輪創業板行情的推動下,當前有些小市值的科技股的確已經存在預期提前透支的情況了,這些是需要小心的。”上述投資經理表示。
海通證券則認為,在突破3000點后市場可能會有所震蕩,但中期趨勢仍然保持樂觀。
但有買方機構人士認為,仍然需要警惕基本面尚未見底的風險。
“我們現在仍然維持相對較輕的倉位,而將注意力放在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領域,因為目前感覺基本面并沒有完全見底,除非是一些看好的行業出現超跌的機會。”上述投資經理表示,“但目前一些個股估值又重新走高了,所以整體上仍然應當保持警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