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勢力崛起:耐心資本激勵長期創新,“拿錢即站隊”意味或被夸大
有別于以財務回報為主要目的的IVC(獨立風險投資,independent venture capital),兼具母公司戰略需求的CVC(企業風險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正在私募股權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當前募資難的大環境下,CVC借助母公司的雄厚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更能夠為創業企業提供有耐心的資本。這種在短期內對創新失敗的高度容忍,有利于激勵長期的創新成功,從而收獲高額回報。
“過去十年里,CVC呈快速發展趨勢。在本世紀初,CVC只占風險投資規模的5%左右。但在過去五年,CVC在整體投資規模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20%。全球CVC新增數量是以指數級趨勢增長的,在2017年達到最高,年增速達到近50%,到今年略有放緩。”12月17日,在創業邦2019中國企業戰略投資暨企業創新峰會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提到。
在中國市場,有聯想、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及早進行了CVC布局。近日,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騰訊集團副總裁李朝暉曾對外披露,2008年以來,騰訊投資在游戲文娛、電商消費、本地服務、金融科技等領域投資了不少公司,目前已有近70家上市、100多家成為獨角獸。阿里巴巴CFO武衛在9月份時也曾表示,阿里目前已經退出50多個投資項目,實現投資收益180億元人民幣。
生態型公司更適合做CVC布局
其實CVC不止是大公司的游戲,近幾年,今日頭條、商湯科技等明星創業企業,也借助資本力量進行CVC方面的探索。那么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做CVC,企業發展到什么階段該去做CVC?
高通全球副總裁、高通創投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沈勁表示,從美國的經驗來看,需要有產業鏈協同效應的企業才會考慮CVC或者戰略投資。但在中國CVC出現了新的特色,比如像商湯這樣的獨角獸企業也在做投資,投的也還不錯。如果企業關心上下游產業鏈,有這樣的需求,可以做CVC投資。
另外沈勁強調,對CVC來說賺錢也是要有保證的。因為公司的戰略可能會有變化,今年重要的業務明年就沒那么重要了。但只要投的項目是賺錢的,不管今年還是明年都是有意義的。
“做投資首先把本職工作做好,投的項目還是要賺錢,財務回報是很重要的。當然也有CVC講戰略是第一重要的,投資回報是第二位的。但對我和對高通創投而言,兩者都是重要的。”他說。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兼管理合伙人賀志強也認為,賺錢是CVC的及格線,但CVC確實也要服務公司的戰略,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現在,曠視科技、美團等都在做CVC,這跟時間沒有太大的關系,跟目的很有關系。
“企業是否做CVC投資還是需要結合自己的企業戰略需求,生態型公司對投資的需求會更烈一些,非常垂直專注的企業或許不適合去做投資。”李朝暉說。
他表示,投資也有很多的方式和形態,有些企業不一定適合做股權投資,但它適合做并購。比如思科等有代表性的美國企業服務公司,它的成長歷史就是一個并購史。
對騰訊投資來說,目前還是以少數股權投資為主。“這兩年在一些適合領域,我們會多做一點點并購,但仍然是非常謹慎的狀態。”他說。
接受CVC投資不是非此即彼的站隊
對初創企業來說,接受CVC的投資是否就意味著站隊,對公司未來的業務方向將帶來巨大影響?
“大家經常說站隊的事,我覺得不用把這件事情想得那么嚴重。”李朝暉說,“有很多企業同時接受了騰訊、阿里的投資,大家和平共處。從長期來看,不管是企業內部,還是在投資這件事情上,能夠平衡各方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站隊也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過程。”
他表示,不同企業有不同的業務策略和投資策略,騰訊和阿里的風格就很不一樣。阿里更強調自己的業務整體性,對業務的強管控,騰訊更強調對企業家的支持,更加強調比較市場化、社會化的公開競爭。這兩者之間并沒有直接沖突,更多是看在什么時間,創業者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資人。
沈勁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不同CVC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業界確實有一些CVC會規定,比如接受投資后必須要用他們的產品,甚至還有一些排他條件。他們會認為既然創業者們要拿CVC的資金,就要接受這樣的條件。
“但高通創投不會做這樣的限定,我們秉持開放的態度,還是希望被投公司能成長。如果我們以各種限制束縛了他們的成長,我認為這是違背我們投資的初衷的。”沈勁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