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豪砸24億在榕城與福建石化合建MDI及苯胺配套項目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3月3日發布對外投資公告,3月2日,公司與福建石油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石化”)按照80%:20%持股比例合資成立萬華化學(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福建”),萬華福建首期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0億元,萬華化學以現金認繳出資額24億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的80%;福建石化以相關資產認繳出資額6億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的20%。
根據雙方簽署的合資協議,合資公司以零價格受讓福建康乃爾64%的股權,并通過福建康乃爾建設40萬噸/年MDI及苯胺配套項目;合資公司擬建設TDI裝置及直接配套裝置,將擴建TDI產能至25萬噸/年,建設40萬噸/年PVC項目、續建大型煤氣化項目。
福建石化集團是以投資煉油化工、氯堿化工、精細化工為主業,集科研設計、產品分銷等業務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主要產品包括:離子膜燒堿、環氧丙烷、聚醚、TDI、PTA等。
福建石化將從東南電化現有資產中剝離TDI裝置、相關土地使用權及直接配套裝置作為合資資產,經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及資產評估機構審計、評估作價投資至萬華福建,其中,TDI裝置現有產能10萬噸/年。
公告顯示,合資公司在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西部臨港產業區實施包括但不限于:TDI由目前的10萬噸/年提升到25萬噸/年、建設40萬噸/年PVC,續建大型煤氣化項目等項目。合資公司的子公司福建康乃爾聚氨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康乃爾”)建設40萬噸/年MDI項目及配套苯胺項目。
根據對外投資合同,萬華化學以現金方式收購東南電化49%股權,參股公司東南電化將擴建燒堿產能,由目前的12萬噸/年及在建的30萬噸/年提升至60萬噸/年,東南電化氯堿、熱電項目整體規劃由萬華福建合資公司主導。
萬華化學表示,此次投資將實現公司在中國東南地區生產基地布局,提升自身在MDI、TDI行業競爭力,提升聚氨酯產業市場地位。
第一紡織網記者獲悉,截至目前,萬華化學MDI總產能204萬噸/年,業內人士則認為,從一個落后的地方國有企業到全球最大的MDI制造商,創新是萬華化學成功的秘訣。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建文此前表示,萬華化學之所以涉足石化業務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跟聚氨酯業務相配套,由于丙烷脫氫和輕烴裂解等工藝相比石腦油裂解具有原料供應和生產成本優勢,因此萬華的丙烯板塊主要采用先進的丙烷脫氫工藝,而在建的乙烯項目主要采用蒸汽裂解液化氣工藝,現有丙烯及其下游產品不但給萬華化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實現了跟聚氨酯板塊的協同效應。
舉例來說,丙烯項目的產品環氧丙烷是聚醚的原料,丙烯酸酯是萬華功能化學品和先進材料業務的原料,聚氨酯業務副產的丁醇和氫氣可以作為石化業務的原料或者燃氣。而乙烯項目建成之后,不但實現了跟丙烯業務的板塊內協同(比如丙烷脫氫副產乙烷可用作蒸汽裂解原料、乙烯副產丙烯可用作環氧丙烷原料),而且乙烯項目出產的EO、MMA等化學品也會跟聚氨酯板塊和功能化學品和先進材料板塊實現協同。
在陳建文看來,化工股是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的,但萬華化學的高速成長卻熨平了化工股常見的周期性。2010-2018年公司的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6%,歸母凈利復合增長率27%;公司總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5%,公司歸母所有者權益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
陳建文坦言,高成長性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萬華化學產品的主要下游應用領域房地產、家具家電、汽車行業和電子電器行業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拉動了萬華的銷售;二是受上述原因的影響,主要產品的產銷量增長很快,萬華化學的產能快速擴張,目前萬華已經是世界第一大MDI生產商;同時為了跟公司的MDI業務取得協同效應,萬華化學的業務領域持續擴展到TDI、聚醚、丙烯產業鏈和乙烯產業鏈;三是萬華化學不斷進行技術創新,MDI的單套規模可能做到全球最大,規模化的優勢極大地降低了邊際投資成本和單噸生產成本,從而促使了萬華化學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中優于競爭對手。
陳建文坦言,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我們國家的化學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大部分子行業相比海外的競爭對手仍有較大的差距,觀察來看,MDI及其所處的聚氨酯行業是一個例外,整體而言,國內MDI和聚氨酯行業跟國外的差距已經較小,在規模化、一體化和成本方面甚至優于國外競爭對手,而國內外差距的縮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萬華化學持續多年的努力。
據了解,目前萬華化學的MDI生產技術在單套裝置規模、運行能耗、產品質量等方面均領先于世界上任何競爭對手。目前公司單套產能可以做到110萬噸,第七代150萬噸的技術正在研發,單套規模的擴大是公司成本優勢的重要原因。隨著單套規模的擴大,公司MDI邊際投資額持續減少,例如煙臺園區50萬噸新增產能投資額只有1億元,寧波園區30萬噸的新增產能只需要幾千萬,使得行業的進入壁壘越來越高。
根據2018年報,功能化學品及先進材料板塊占萬華化學總收入比例10%,占利潤比例9%,占比不高但是對于萬華未來的技術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萬華化學相關規劃,預計5年以后萬華的營業收入中聚氨酯、石化、新材料的比例4:4:2,而利潤是三足鼎立。
從產能角度看,萬華化學在聚碳酸酯領域已建成13萬噸產能,未來將達到45萬噸。作為全球第三TPU生產制造商的,目前公司產能達到了10萬噸/年,未來將達到13萬噸;SAP目前3萬噸,未來將達到6萬噸;MMA產能5萬噸/年,將擴建到15萬噸。此外,萬華化學還是全球具有競爭力的特種異氰酸酯供應商,目前產能5萬噸,未來將達到13萬噸。
此外也需要看到的是,2018年,萬華化學披露了“關于在美國建設MDI一體化項目的公告”,初步計劃在美國建設40萬噸MDI的產能,選址路易斯安那Convent市,項目建設原計劃于2019年啟動,2021年投產。但由于國際環境等各種因素,公司2019年發布公告稱暫時停止美國項目,但公司仍計劃在美國擁有40萬噸MDI產能。
陳建文強調,大部分MDI的下游需求有所延后,但多數具有延遲消費的特點,而隨著疫情防控的進行,下游行業復工率的提升,預計情不會對聚氨酯行業的各個鏈條產生實質的影響,與此同時,伴隨著今年下半年乙烯項目計劃投產,屆時不但項目本身成為萬華化學業績增長點,而且乙烯、丙烯、聚氨酯和新材料板塊的協同效應將進一步加強。
公開資料顯示,萬華化學是我國乃至全球知名的化工企業,公司前身是煙臺合成革廠,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我國亟需合成革原料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經過艱難的談判,終于從日本NPU(東曹前身)引進了國內第一條MDI生產線。經過技術消化后萬華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MDI技術穩定性越來越高、單套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MDI生產商。
萬華化學業務主要分為三大板塊:
一是聚氨酯業務:涵蓋MDI、TDI、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產業集群;
二是石化業務:丙烯及其下游的丙烯酸及酯、環氧丙烷,目前在建的乙烯及其下游LLDPE和環氧乙烷等;
三是功能化學品及材料業務:主要涵蓋聚碳酸酯、SAP、水性PUD、PA乳液、TPU、ADI系列等。萬華的產品種類繁多,應用廣泛,其主要的下游應用包括生活家居、運動休閑、汽車交通、建筑工業和電子電器等。
從業務結構來看,聚氨酯業務是萬華最大的一塊業務,貢獻了公司一半的營收和四分之三的利潤;而石化板塊占營收的31%和利潤的9%;精細化學品和先進材料板塊占營收的10%和利潤的9%。
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485.4億元,同比下降12.5%;實現歸母凈利潤78.9億元,同比下降41.8%。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