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中國制造仍頗具優勢 將加強本土研發和國產化
【國際大咖看兩會】
2020年,“直播帶貨”呈現新格局,網紅主播李佳琦、薇婭依舊受歡迎,而企業家們為了促進消費也紛紛當起主播,前有格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率先出擊,后有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躍躍欲試。
陳玉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疫情期間博世的供應鏈穩定,但是疫情也在消費端給博世帶來了新的挑戰,加速了博世在消費領域的轉型。據陳玉東透露,今年的“6·18”年中促銷活動,他將作為主播親自帶貨,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此外,陳玉東對剛剛結束的兩會作出了自己的解讀。陳玉東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突出,民生、抗疫戰、脫貧等重要目標一一體現。陳玉東指出,“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將會為外資企業帶來許多投資機會。
全球供應鏈或7月恢復
《21世紀》:博世復工復產的情況如何?
陳玉東:從2月10日開始,博世的各個公司和工廠就逐步開始復工復產。其中,為了生產抗疫車輛所需要的零部件,我們有兩個工廠在春節期間沒有停產,堅持加班加點,分別是位于武漢的轉向系統工廠和蘇州的汽車電子和底盤工廠。自2月10日以來,我們經歷了一個從30%復工到100%復工的過程,目前生產都非常正常。截至目前,我們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包括最初的物流不順、工人無法返工、防疫物資的短缺等。在過去幾個月的抗疫戰中,我們沒有造成任何客戶的停產。我們在中國的37個工廠及其他所有的辦公場地都已全面復工。
《21世紀》: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多國停工停產,這對博世的供應鏈影響有多大?
陳玉東:從3月下旬到5月,全球多個國家停產停工,包括北美、歐洲、東南亞的工廠都停工,這對我們是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顯示出跨國公司在各地布局產能的優勢。在全球多地停工后,中國開始慢慢復工復產,那么我們就調用全球資源來保證中國市場供應鏈的安全。我們每周都在戰斗中去研究如何保證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不停產。我們有專門的物流小組、銷售小組、生產小組都在關注產品、零部件的流動性,將確保客戶不停產作為最終目標。
《21世紀》:根據你的判斷,何時整個供應鏈可以恢復正常?
陳玉東:現在歐美主要生產基地都在逐步復工復產,盡管沒有達到100%,但也在慢慢恢復。我覺得過了6月以后,整個供應鏈的情況會比較穩定。7月可能會達到更加安全的狀態,可能就不會因為供應鏈的問題而出現停工停產的情況。
博世中國現在有5萬多人,提供的就業質量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視覺中國
促進消費是重中之重
《21世紀》:汽車和家電都是大件商品,此次受疫情影響頗大。你覺得接下來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陳玉東:從2月份起,我就呼吁大家側重于消費端,而不是供應端。因為像我們這樣的企業會盡最大的努力去保障供應端。但是,如果企業保障了產品的供應,卻無人購買,這是很難受的一件事情。所以,這次國家也做了很多工作令我們復工復產順利完成,下一階段就是促進消費,促進大件商品、小件商品、旅游產業等領域的消費,確保其恢復正常,這是重中之重。我們很期待消費市場的反彈,希望有“報復性消費”。
《21世紀》:那博世在促進消費方面采取了哪些策略?疫情是否加速了博世在消費領域的轉型?
陳玉東:對于我們來講,要提供足夠優質的產品,讓大家看到產品就有購買的沖動。因此,我們從終端做一些促銷。我們會通過網絡促銷、線下門店的促銷來幫助消費者做一些決策。此外,我們將積極努力擴展消費渠道、更接近我們的終端客戶,比如直播賣貨。去年“6·18”我們做了一個關于電動工具的直播,但是當時側重于品牌推廣。今年將會有些不同,我們會設定銷售指標,我也會親自參與直播,希望能夠吸引一些消費者來購買我們的產品。
“兩新一重”建設機會多多
《21世紀》:你怎么解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哪些內容令你印象深刻?
陳玉東:我覺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非常簡潔,同時也重點突出了民生、抗疫戰、脫貧等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提到的一些數字,其中有一組讓我出乎意料。我確實沒想到中國有幾億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這個數字對于未來我們幫助這些人就業,讓他們更好、更快地增加收入起到觸動作用,使得大家能夠更加著重在促進就業這一方面。博世中國現在有5萬多人,提供的就業質量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此外,我們依舊在招人,尤其是研發類員工,今年我們計劃招聘700到800名軟件工程師。我們希望繼續在中國市場能夠提供很好的就業機會。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政府今年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對于像博世這個類型的外企來說,有哪些領域可以投資?
陳玉東:新基建對我們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比如充電樁的建設,如果充電樁數量增多,那么就可能促進電動車消費,然后就能就拉動汽車整個產業鏈的消費。另一方面是關于利用現有的高速公路的問題,未來會新建諸多車與車、車與基站的通信(V2X - Vehicle to X)。總體來看,新基建的提出不會造成產能過剩,而是側重在提高效率。我們也是積極看好,并積極尋求更多的投資和項目的機會來參與到新基建當中。
目前我們自己也投資了部分技術,如我們西安工廠運用了很多5G技術來更有效地布置整個車間的聯網和通訊,使得5G在工業4.0的應用做得比較好。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對此你怎么看?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有哪些機會?
陳玉東:對外資企業而言,我們一直追求的就是對外企、民企和國企一視同仁。我覺得未來不一定需要分得這么細,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在中國的企業都是中國企業。目前這幾年我認為中國政府做得非常不錯。至少我們從事的行業當中都是開放和競爭性的市場。我們對每年都有進步的營商環境還是很欣慰的。
今年1月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對整體營商環境也有促進作用。這部法律將以前的法律法規都并在一起,更簡潔明了。此外,國家一直在縮減負面清單。這些舉措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是非常有利的。
《21世紀》:博世今年在中國有哪些布局或者投資計劃?
陳玉東:我們目前一般產品的產能利用率還沒達到100%,基本上是夠用的,所以在一般產品方面,我們會保持現狀。但是,在新的產品上我們會投入更多,比如與工業4.0相關、新基建相關的產品。
此外,無論是家電,還是工業,或是汽車,軟件定義未來將成為一個趨勢,因此我們在中國成立了獨立于事業部的中國創新與軟件中心。同時我們新的燃料電池中心也在建設當中。在保證產品供應的情況下,我們會積極開拓未來新的領域、新的增長點,為未來布局。
我們對整個中國市場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因此我們的固定資產新增投資還在繼續增長。
中國經濟只要是正增長就是勝利
《21世紀》:如何看待今年沒有設定經濟增長目標?
陳玉東:這是與時俱進,因為今年的不確定性太大。我覺得政府這個決定非常英明,不需要設置這樣一個數字,只需要關注李克強總理強調的穩民生、穩就業。只要這兩方面做得好,GDP就不會太差。如果做不好,GDP再怎么設定也就是個數字,所以我覺得今年的奮斗目標非常清晰。
《21世紀》:你怎么看中國經濟前景?
陳玉東:因為今年的不確定性非常大,對中國經濟今年的預測,沒有人敢真正拍胸脯預測,但是我認為只要是正增長就是勝利,哪怕是1%甚至2%的增長。全球今年能夠保正增長的國家基本上已經很難有了,但是只要能成功地保民生、保就業,中國還是有希望(錄得正增長)的。
《21世紀》:我記得你曾經說今年需要等到7月才能作出判斷全球整體經濟趨勢,為什么會是7月?
陳玉東: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疫情和因為疫情而導致的全球不開放,那么如果7月以后供應鏈都安全了,也能判斷疫情的走勢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能判斷整體趨勢。
那么對未來車市的判斷就是,從下半年來看,我認為不會出現像前兩個月那樣雙位數負增長了,單位數負增長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單位數正增長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下半年我覺得不會太差。
根植中國不會改變
《21世紀》:疫情之下有關全球化的討論很多,你覺得全球化的趨勢會發生變化嗎?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博世怎么看待全球化?
陳玉東:肯定會有一些改變,這是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情。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因為最終的產品擁有競爭的屬性,競爭主要是看產品的綜合供應鏈的競爭能力和供應鏈的安全性,所以未來做一些調整是很正常的。不過,中國的優勢是不可否認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市場大。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是誰也不愿意輕而易舉地放棄的;第二,盡管人工成本在上升,但是中國供應鏈的生態以及員工的綜合素質是那些低成本國家難以比擬的。因此,部分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搬到其他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但整個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沒有發生大的改變。我對中國國際化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們還會繼續扎根中國、服務中國。
《21世紀》:你剛剛也說整個全球化趨勢發生一些變化,那么對于在多個洲布局的跨國企業來說,會有哪些影響?
陳玉東:我覺得最大的影響就是更多的國產化令我們本土的研發、創新能力變得更強。對博世來講,我們就希望我們能進一步加強國產化,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為中國市場服務,因為博世中國95%以上的銷售額是為中國市場服務的。博世中國是具有德國基因的中國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