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魔幻一線調查:“措手不及”的基金經理怎么調倉?
A股暴漲,超出了許多機構投資人的預期。
魔幻的是,大批主動型基金經理都跑輸大盤,尤其是上半年的績優基金經理,業績更差,幾乎全軍覆沒。
在市場風格切換之下,后市該買低估值,還是成長?關注風格切換,還是價值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對話多家機構負責人發現,基金經理們判斷和操作也開始分化。
基金經理們的判斷和投資開始分化。圖站酷海洛
績優基金跑輸大盤
下半年A股開局相當魔幻。
截至7月9日,7月以來短短7個交易日,滬指累計上漲15.61%,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也分別上漲14.70%、13.10%。
關鍵是,近期市場風格切換,藍籌股領先成長股。
其中,大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塊強勢上漲;與之相反,上半年強勢的醫藥、消費、科技等板塊漲幅較低,甚至出現回調。
其中,7月以來,申萬二級行業指數的券商、保險、銀行分別上漲35.82%、23.31%、15.41%。而上半年它們全部下跌,分別為-5.96%、-17.60%、-13.97%。而上半年低估值的周期股7月以來也大漲,煤炭開采指數漲20.81%,房地產開發漲19.12%。
出人意料的是,A股這一輪的暴漲中,主動偏股型基金普遍跑輸大盤。
比如,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7月以來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分別是8.58%、8.16%,明顯遜色于大盤。
而上半年績優基金的業績更差,其中上半年業績前4名7月以來全部錄得負收益: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A、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C、廣發醫療保健A、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上半年的收益分別為83.17%、82.53%、77.94%、75.84%,截至7月8日,7月以來的收益分別為-3.21%、-3.23%、-0.96%、-1.08%。
上半年業績排在前100名的基金,截至7月8日,7月以來的平均收益為1.08%,收益區間為-3.23%—12.64%,竟然沒有一只基金跑贏大盤。
而上半年它們全部的收益都在50%以上。
成長風格博弈
“上半年業績領先的基金經理的持倉風格以科技成長為主,其中表現最好的是醫療醫藥主題型基金。7月份以來,金融周期等板塊進行了大幅度的估值補漲,上漲幅度較大,因此,上半年業績領先的科技成長風格的基金表現相對較弱。”對此,格上財富高級研究員張婷解釋。
盡管下半年開局就輸在起跑線上,但并不意味著上半年的績優基金經理們沒有機會了。
張婷表示,“未來科技成長板塊相對大盤藍籌盈利增速提升的趨勢仍在,科技成長仍具備機會,接下來科技、消費、周期均具備一定的機會,但科技成長的相對盈利更加占優。”
隨著市場風格切換,機構布局也開始分化。
“這種行情下基金經理分歧比較大,不同基金經理的判斷和操作不一樣。部分基金經理可能繼續堅守上半年的強勢股,也有部分基金經理會切換到低估值的板塊上,以實現板塊的輪漲。”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下半年的行情會比上半年更好,A股市場從上半年的局部牛市已經轉向全面牛市。所以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我覺得進攻和防守都要有,既要有低估值的藍籌股,又要有券商、科技這些進攻型板塊。”楊德龍說。
而張婷指出,“從目前來看,多數基金還是會堅持之前的大方向,因為從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科技以及消費的業績增速仍然表現比較好,科技消費仍存在機會,因此,這些基金經理可能會將部分倉位調到周期和金融,但大的方向多數會堅守。”
事實上,基金經理們的判斷和投資開始分化。
最新私募排排網的調查結果顯示,73.32%的受訪私募認為,當下價值風格跑贏成長風格只是階段性估值修復。從長期來看,市場風格難以發生系統性切換,下半年成長股投資依舊是市場主線;不過,也有26.68%的私募認為金融地產等低估值板塊的崛起,已經是市場風格切換的重要信號。
機構布局分化
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杰的選擇是:“一般情況下,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與投資風格。但是,市場的變化不是基金經理都能把控或預測得到的,在當前市場有點瘋狂之下,有時候也會順勢而為。”
李科杰認為,“短期漲得猛,調整不可避免。下半年的A股,還是有機會的,因為有相當多的踏空者還未完全進場。”
仁橋投資近期降低了高估值高漲幅成長股的比重,加大了低估值低關注度的價值股的比重。其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熱點大概率會不斷擴散,市場的機會多元化。
奶酪基金基金經理莊宏東表示,下半年重點關注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銀行、保險板塊,以及邊際改善的家電行業(白電)。其對A股走勢中長期偏樂觀,但不能判斷短期是否回調。他指出,未來仍會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從基本面出發,積極尋找估值合理的確定性強的投資機會,回避題材炒作。
而部分基金經理則保持著原投資方向不變。
榕樹投資研究主管李仕鮮表示,近期大金融、地產等板塊上漲是一輪補漲行情,并沒有強有力的長期邏輯支撐,行情延續性較弱。下半年,消費醫藥、科技板塊依舊會是市場的主線。他重點看好新能源汽車、5G和半導體三大領域的投資機會。
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表示,“我始終不看好主板,特別是金融股,還是看好成長類的個股。”
“我判斷現在不是牛市,而是一個強度稍大的反彈。下半年行情還沒有走完,但是這波反彈行情,應該有一些市場調整了。”趙立松說,“下半年逢市場的調整,還是要買一些成長類的個股。”
趙立松近期逢高減了一些倉,“后市先觀望一下,待市場震蕩后再逢低選一些未啟動的個股。”
事實上,記者采訪的多家機構表示開始減倉。
對于7月以來A股的暴漲,玄甲金融CEO林佳義認為,“沒辦法持續,目前市場的交易量中已經隱藏了不少的杠桿率,這是風險。而目前大部分消費醫藥科技估值頂破歷史上沿,且大部分與基本面出現背離。”
“我們不會因為市場風格的變化而影響自身的投資策略。最近市場的持續估值提升,使得我們之前的部分持倉估值達到歷史估值上沿,我們在逐漸減持部分高估值個股,但我們目前持有的大部分標的的估值依舊處于可接受范圍。”林佳義表示。
“下半年我們依舊堅持低估值+高ROE標的,如果市場估值水位持續提升,我們會將估值不能接受的標的逐漸減持。如果市場能保持在持續的非理性繁榮或泡沫狀態,我們找不到我們能力圈內的企業,我們會將底倉進行完全對沖,專心網下打新,繼續賺取新股收益方面的無風險超額回報。”林佳義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