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8億雙鞋、市值千億 全球第2大運動鞋制造商
近日,全球第二大運動鞋制造商華利集團(300979.SZ)正式登陸國內創業板。本次上市,華利集團總股本11.67億股,公開發行股票 1.17億股,IPO募集資金38.87億元,27日截至發稿當天該企業市值為1024.63億元。
華利集團(宏福)提供以運動鞋為主的開發設計與制造服務,穩定客戶有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Under Armour、 HOKA ONE ONE 等全球有名運動品牌,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產量超過1億雙的運動鞋專業制造商之一,2020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超139億元。
“神秘鞋王”打造全球第二大鞋廠
“臺灣制鞋業在全球共有3千家鞋廠,每3雙鞋就有1雙是臺商制造”,這句話一點也不夸張,由于勞動力低廉,從1950年開始,全世界的有名鞋企都跑到臺灣找代工。到80年代,臺灣制鞋業的產業鏈已相對完善,年產量達8億雙,涌現出宏福、寶成、豐泰、鈺齊、隆典、清祿、凱楠、九興等享譽國際的代工鞋廠,臺灣也因此獲得“制鞋王國”的美名。
此次上市的華利集團實際控股人是來自中國臺灣的張聰淵家族。根據招股書,張聰淵及其妻子周美月、長子張志邦、長女張文馨、次子張育維5人組成張聰淵家族,是華利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該家族通過Charm Smart Holdings Limited俊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俊耀)、中山浤霆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浤霆)間接控制華利股份97.23%的股份。
此外,華利股份的剩余股東為永誠伍號和永誠陸號,為2019年6月新增股東,分別持有華利股份1.54%股份及1.23%股份,均由永誠資本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屬于股權投資基金。
華利集團是全球第二大鞋廠,旗下包括“頂倢行”、“良興鞋業、“得協鞋業”等多家公司,疫情前公司在全球擁有十五萬名員工,旗下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在中國、越南、多米尼加、緬甸等地共有21家制鞋工廠。2019年華利集團鞋履產量超過 1.8 億雙。
外界對于74歲的張聰淵及其家人的了解甚少,張聰淵也因此被業界封為“神秘鞋王”。資料顯示,張聰淵自70 年代起開始從事鞋業,先后在臺灣、廣東等地區投資了若干鞋業工廠,1990 年與合作伙伴一起在香港設立了“良興實業”,作為各鞋業公司的香港總部。
1995 年 3 月,良興集團在香港上市,1997 年 10 月,隨著新股東的加入,良興(集團)更名為“新灃集團”。此后張聰淵一直擔任新灃集團董事,負責鞋履生產制造業務,隨著時間推移,新灃集團業務逐漸多元化,從制鞋逐漸向品牌運營、物業投資等方向延展。
2013年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新灃集團決定出售鞋履制造業務,張聰淵家族接手并改名為“華利股份”開始獨立運作。此后張聰淵家族先通過家族控制的中國香港公司收購了15家越南工廠和多米尼加工廠、收購24家貿易公司的貿易業務,再通過華利股份旗下子公司收購中國香港的15家公司。
據了解,張聰淵每到一個地方,都做足政商關系,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例如他曾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2.27億元人民幣),獲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此次華利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中山市市長危偉漢,廣東省臺辦副主任方濤,中山市副市長葉紅光、火炬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譚梅山都出席了其上市敲鐘儀式。
目前華利集團的主要生產工廠位于越南北部。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越南具有距離中國近能有效節省運輸費用、對歐美國家進口關稅低的優勢。
張聰淵表示,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越南距離中國較近,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運輸距離近,節約運輸時間與運費;歐美國家對原產于越南的鞋履進口關稅的稅率為零或處于較低水平。由于布局較早,土地及廠房建造成本較低,降低了單位產品的制造費用;越南北部也是越南有較強人力成本優勢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區域。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自產產量合計7540萬雙,其中越南生產7461萬雙,多米尼加生產80萬雙,各自占比98.9%、1.1%。
品牌全球化戰略下,生產代工向設計代工轉型
隨著品牌全球化成為一種趨勢,現今有許多廠商已經不再制造、推銷產品,而是通過直接購買產品,繼而為其“打烙品牌”。
這使得曾經的代加工工廠必須要從原先單純加工的運營模式,向設計代加工轉型。近年來,華利集團由代工生產升級為設計并代工生產,逐漸擁有強大的產品研發設計實力。目前公司擁有超過 2400 人的設計開發團隊體系,公司在開發軟件、設備上也有較大的投入,如使用行業較為先鋒的VR設計系統及3D打印設備進行產品開發設計。
或許正是這樣的轉型,讓華利集團在2020年服裝行業普遍收縮的情況下,依舊業績維穩。去年由于疫情嚴重,品牌大廠砍單逾8成,同樣為代加工工廠的申洲國際2020年全年匯兌差額凈虧損約人民幣4.83億元。
華利集團在這一年也傳出大面積裁員消息,據統計華利集團2020年上半年離職超過4萬人,離職率達到27.31%,超過以往全年離職人數,其中基層生產員工減少1.9萬人,但該集團2020年的營收收縮至139.31億元,僅同比減少8.14%,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仍然達到18.76億元,同比增長7.27%。華利還預計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在4.49億至5.49億之間,同比增幅顯著。
此次IPO后,華利集團計劃將募集資金用于擴產越南基地、新建緬甸世川基地、擴產中山編織鞋面產能,合計新增近6000萬雙/年,同時投入華利股份鞋履開發設計中心及總部大樓建設項目、運營信息系統升級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總投入募資金額38.38億元。
不過,對于華利集團來說,上市后的外部風險依然存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或者進出口國的貿易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將可能對公司業務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今年3月份,寶成、昌億等代工廠曾因為緬甸暴動陸續停工。
同時作為代工工廠,華利集團的業績自然會受到品牌方業績的影響,近期多個國際服飾品牌卷入“棉花風波”,其中華利集團主要客戶耐克和彪馬均在列,同為代工工廠的申洲國際受此影響股價連續多日下跌。
長期來看,華利集團的股市表現有望優于競爭對手。與寶成、申洲國際相比,華利集團與國際有名客戶合作關系非常穩定,與排前10的運動品牌中5個與公司有長期合作的歷史。其中,耐克集團的匡威品牌自2007年開始與之合作,2012年開始合作耐克品牌,彪馬自2013年開始與之合作,VF、德克斯戶外、哥倫比亞等客戶的合作時間超過10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