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丨吃蝦的夏天 是我們相聚的季節
在氣溫35攝氏度的武漢夏天,挑一個晴好的夜晚,與三兩好友出行,穿過長江,尋一條不知名的小巷,找一間蝦店,點上一打啤酒,一起閑聊吹牛,在夜幕降臨時感受著人間煙火氣。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武漢人、或者來武漢打卡小龍蝦的游客都會有這樣的情結,在街邊等位叫號、剝蝦的過程比真正蝦肉入口的滋味還要純粹。吃小龍蝦這樣看似浪費時間的食物,其實賦予了太多太多社交、分享等樂趣。
無論是路邊攤、夜市、大排檔,還是現在開在商場的連鎖專賣店,變的是環境,從來都不是吃蝦的人以及吃蝦時的心境。“一起去吃小龍蝦吧!”不僅僅是朋友間的相互招呼,更是吃蝦樂趣所在。
時下,加工業的發展拓寬了小龍蝦的食用場景,在家可以自己去菜市場買鮮活的小龍蝦做,也可以買半成品加工。即食的獨立包裝小零食,在學習工作的間隙,都能夠輕松實現“解饞”這一目的。
對此,有業內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持以樂觀的態度。在其看來,這樣的創新不僅延長了加工產業鏈,并且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甚至為餐飲行業提供支撐。然而,休閑零食其實意味著由社交消費向個人消費轉型,當后者逐漸培養起消費慣性,那前者是否會被削減呢?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小龍蝦,火鍋和燒烤也是一樣,除了能夠帶來味覺刺激,更多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種社交紐帶。約一頓燒烤、吃一次蝦基本都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事實上,宵夜約起小龍蝦已經成為了90后的新社交方式。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如今小龍蝦的口味早已經是五花八門,從傳統的蒜泥味、十三香、麻辣味、變態辣、蒸蝦,再到藤椒味、咸蛋黃味、冰鎮處理等新花樣,直擊不同人的差異化味蕾需求。因此,無論是老友,還是摸不準喜好的客戶,小龍蝦都已經成為了約飯的首選項。特色美食文化的自信、筷起筷落間的禮讓、直接上手的滿足感,配上啤酒燒烤的煙火氣,種種都是社交的催化劑,讓人快速熟絡起來。
誠然,在餐飲行業,“內容為王”的道理依然適用。但是除了把好食材關、品質關外,打造出更響亮的品牌、實施差異化戰略已經成為了從萬千餐廳中出圈的不二法寶。當下,很多商家其實僅僅關注于食物本身,而忽視了與消費者之間情感的聯系與共鳴。那么,倘若有“差不多”的品牌出現,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將會被瓦解。為了避免個人消費屬性瓦解小龍蝦的社交屬性,不斷挖掘其社交屬性,將成為繼口味出新后的又一突破口。反觀海底撈成功的案例,便可以窺知一二。
同樣,對于目前正處在上升期的小龍蝦系列休閑食品而言,目前同質化的產品非常多,也還沒有形成非常強大的龍頭產品。什么才能夠觸動消費者,什么才能推動高銷量產品站穩腳跟,已經成為了頭部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尋求在同質化中實現突圍,社交不失為一個創新點。
無論如何,這個夏天,一起去吃蝦吧!在商圈吹著空調享受新式蝦店的好環境也好,尋一間蒼蠅館子看中地道的味蕾刺激也罷,去菜市場稱上幾斤拿回家自己下廚也可,最重要的是我們相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