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荷西信使報:創新力匱令中國多走冤枉路
美國《圣荷西信使報》2010年5月29日文章:創新能力匱乏,中國走了多少冤枉路
請說一個中國的商標名字。
日本有索尼;墨西哥有Corona(著名啤酒品牌);德國有寶馬;韓國有三星。
中國有……?
別覺得為難,很多人和你一樣答不上來。這個問題對中國來說,確實是個大難題。
去年中國成功超越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今年很可能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經濟第二位。雖然中國已有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缺乏國際化品牌正威脅著中國的超級大國夢。
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品牌,就意味著中國依然受困于世界工廠角色,而大部分利潤都被海外的設計、研發公司賺走了。iPhone是純正中國造,其最高標配版本售價750美元,中國運氣好的話能分到25美元的利潤。一雙耐克鞋,中國也只能分到極少的利潤。
“我們看著一桶桶的利潤被外商拿走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有品牌,我們一個都沒有,”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秘書長范春永說?!拔覀兩a的衣服都是意大利、法國、德國的,所以利潤全部和中國無關。中國需要也必須盡快扶持出一個國際品牌。”
中國創新上的缺乏,讓它只能依賴組裝,而沒法像外國一樣進行構想、發明設計。這意味著中國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生產商品,同時又要支付給外國人一大筆專利授權費用。
對此,中國政府開始在品牌塑造上投入重金,鼓勵創新,保護市場。通過稅收減免和國家補助,中國實行所謂的“走出去戰略”:有國家支持的公司不斷尋找收購國外資本,搶購自然資源,將他們的觸角伸向海外。而在國內,則開展了“自主創新”活動,鼓勵本國公司生產高科技產品。
最近幾個與,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一系列動作保持了高度關注:包括“走出去戰略”和中國公司全球大收購——石油、天然氣、汽車統統收入囊中,連美國國債都不放過。2000年中國海外投資僅有280億美元,如今已經突破達到驚人的2000億美元。
不過,稍微看遠一點,即使中國海外投資達到了如此驚人的數目,在與諸如新加坡、俄羅斯、巴西等過的比較中,成績還是那么蒼白。在發達國家的投資僅有170億美元,這只相當于福布斯500強一家中游公司的海外投資。
福布斯全球500強中上榜的34家中國公司主要業務基本都在中國國內。世界上最大的三家銀行都歸屬中國,可是在依照全球業務分布范圍的排名中,沒有一家進入前50位。
“如果再發展10年,中國企業還停留在國內的話,那很難見到他們會有什么作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研究暨洞察力中心主任杜志豪(Kenneth J.DeWoskin)表示。
中國一直將國外專利和知識產權視為束縛,并想辦法與之斗爭,但其中出現了一點問題。
據西方通訊業估算,中國為使用移動電話專利技術,已經向國外公司支付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專利費。
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決定開發自主產權手機通信技術,但在投入了300億美元研發費用后,在中國5億使用者的市場中,它的用戶連2000萬都不到。
手機廠商已經告訴中國政府,除非能有政府補貼,否則不會考慮在自家手機上應用該技術。同時,中國將這項技術出口到羅馬尼亞和韓國,鼓勵推廣海外市場。
中歐商會前主席,曾在中國打拼了25年的Joerg Wuttke表示:“中國依然面臨困境。大學的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比例。”
塑造國際化企業的路上,中國面臨更多的挑戰。調查顯示,中國高管把大量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政府官員身上,而不是花在客戶身上,這是因為官員才是在國內獲取利潤的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