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專賣店將提價一成 上漲成本在哪里消化
現在正是秋裝陸續上架的當兒,一則關于秋裝要漲價的消息流傳很廣,因為棉花產量下降和需求增加,國內棉花價格暴漲25%(以二級棉為例,現在為17000元/噸,在年初為14000元/噸),所以今年秋裝的價格也要水漲船高了。
據說棉花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導致今年秋冬裝漲價兩成。果真如此嗎?
商場秋裝漲價不多
服裝專賣店將提價一成 上漲的成本在哪里消化
在杭州的商場,時尚迅銷品牌優衣庫的牛仔褲、T恤、襯衣所占比例很大,這些商品用棉量較大,價格也相對平易近人。在利星百貨的優衣庫店,牛仔褲、襯衣等秋款已經上市,牛仔褲在299元到399元之間,襯衣199元,與去年相比,價格維持不變。
在Zara、muji等專營店,基本款上衣的價格都維持在269元-399元之間,Bershka、mango的基本款上衣也在199元-299元之間,綾致公司旗下的ONLY、Vero Moda的價格基本都沒有改變。
商場負責人說,這些基本都是邊柜或專營店品牌,數量更多的中島品牌的秋裝上得比較晚,現在還沒有全面上市,所以價格暫時還不清楚,預計也不會有大幅度上漲。
在記者調查的8個品牌中,只有一個品牌的價格有明顯上漲,MO&co的價格在699元到899元之間,而以前在299元到499元之間。商場負責人解釋,MO&co的服裝中還較多采用了棉紗之外的其他面料,提價主要是跟品牌提升形象和定位有關,是整體銷售策略所致,并不是成本上漲所致。
在運動品牌領域,有消息稱李寧、特步、安踏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商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李寧調價是與改換品牌標志同時發生,屬于品牌策略。而特步漲價的范圍也包括鞋類等產品,并不使用棉紗原料。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的秋季新品基本沒有漲價。
服裝專賣店將提價一成
與商場不一樣,某杭派女裝品牌負責人正在考慮將部分秋款價格提升10%到15%。上游面料廠家告訴這位負責人,今年以來,絲綿價格上漲了約3成,普通棉紗價格也上漲了1元-2元/米。在她的品牌服裝所用的面料中,棉紗類占了三四成。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以來面料、人工、管理成本都在上漲。考慮到專賣店顧客的價格承受能力,她打算將部分新款的價格上調10%到15%,這是以原材料為基準制定的漲價幅度。漲價的主要是時尚潮流款,基本款銷量大,款式沒什么變化,所以對基本款調價不大可行;而流行款式年年變化,即使是漲價,顧客的感覺也不會很大。她說,市場競爭激烈,即使原料上漲,服裝也不能提價過高,否則消費者就轉買其他家了。一些用棉紗較少的品牌也有優勢,成本上漲不大。
上漲的成本在哪里消化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流傳的漲價消息,都是在成本上漲之后,服裝品牌對市場的一種試探。
服裝品牌都表示要漲價,但真正在最后的零售環節漲價的品牌現在并不多。這位業內人士表示,成本上漲不可能完全由消費者來承擔,服裝企業在生產環節可以選擇更加簡單的工藝,生產更加簡單的款式,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來消化成本。不過每家企業消化成本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承受能力較小。
美特斯邦威公關負責人蔡敏旭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決定對秋裝漲價。一位商場負責人了解到,時尚迅銷品牌優衣庫對成本的嚴格控制可以貫穿整個供應鏈條,甚至擁有棉紗廠、梭織廠,還直接與棉花產地的棉農進行對接,能有效化解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而在銷售環節,VERO MODA、優衣庫、李寧、美特斯邦威與淘寶合作,進行網上直銷,降低了店面成本。
有商場負責人認為,在目前的商場定價方式下,原料上漲并不會直接體現在標價上,其中有充分的利潤空間可以壓縮,所以消費者感覺不會很明顯。而在企業、批發商、市場、專賣店等環節,成本上漲的壓力比較明顯。
拿一件風衣為例,去年工廠出廠價可能只要100元,今年要賣到120元,而在商場里銷售可能仍然維持在七八百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