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解禁期臨近 創業板面臨風投資金撤離危險
截至昨天,創業板上市公司已達127家,總市值超過5100億元,平均市盈率從開板之初的上百倍降至63.44倍。然而,圍繞著創業板的種種爭論卻更加激烈。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整體表現不佳;公司拿著巨額超額募資買樓、買車;高管“創富”后頻頻離職……
近日,一位創投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創投機構“突擊入股”的股份鎖定期即將屆滿,由于風險投資資金天然帶有迅速投資、迅速攫取回報的逐利特性,到時創業板將面臨資金風險的挑戰。
投資創業板利潤大幅超越海外市場
創業板快速成長壯大,投資市場也從開板的瘋狂熱捧逐漸走向成熟理性。在創業板120余家掛牌企業中,超過70家企業背后有風險投資機構(VC)或私募股權(PE)的支持,各只創業板股票的成功IPO也為這些投機機構帶來了令人羨慕的回報。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深圳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帶給投資機構的平均回報最高,分別為7.19倍和5.44倍,大幅超過海外各市場。高達7倍多的收益水平,讓創業板成為創投機構一場真正的財富盛宴。海外市場中,VC、PE基金從香港主板市場獲得的平均投資回報倍數最高,為2.3倍,其中VC基金獲得的投資回報為2.96倍,而PE基金獲得平均投資回報為2.24倍。
近期,市場傳聞稱證監會在新的內部規定上要求延長“突擊入股”的鎖定期,招股說明書刊登前1年內入股的,鎖定期從之前的1年延長至3年,引起業內普遍關注。不少研究者發現,雖然創投機構有的超過10年以上才等到企業上市完成,但很多投資機構在目標公司已進入上市進程后才完成入股,從投資到“過會”的時間都在1年左右,具有典型的“低風險、高回報”特征。其中最快的只有短短9個月。
近20%申請創業板上市企業“折戟”
成功IPO為創投機構帶來巨額回報的同時,其實也存在較大風險。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迄今,在創業板發審委審批的184份上市申請中,36家企業未能過會,占申請數量的19.6%。在這些未過會的企業中,有VC/PE支持的企業15家,占到未過會企業總數的41.7%。主要集中在機械制造、IT行業和清潔技術行業。而支持這些企業的創投機構中,包括美林創投、北京實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等。
據了解,由于創業板上市企業需要符合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同時屬于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的“兩高六新”特征,因此企業是否能做到上述要求,就成了決定其上市申請通過與否的重要標準。究其原因,相當一部分企業IPO未過會的主因在于公司的凈利潤和成長性未獲認可。
湖南金能科技是一家以生產工業炸藥工程爆破材料的企業,由于其2009年2000余萬元的凈利潤無法確保未來的成長性,因而被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否決。從事汽車整車和零部件設計的企業上海同濟同捷則由于2008年的凈利潤低于2007年,導致財務指標不達標而未能通過批準。
全球創投機構繼續看好中國市場
以PE作為融資來源的中國企業將會增多。日前,德勤《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信心調查》報告公布。根據德勤的調查,投資者相當看好中國私募股權基金(PE)市場,79%的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內,投資活動將會升溫。27%的受訪者認為,消費和零售行業在未來1年內的交易活動將會最頻繁。
調查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未來1年中PE市場的“退出活動”將增加,而創業板的推出及被投資公司的日益成熟將帶動中國市場的“退出活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