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高位暴跌 春節前區間震蕩
今年平衡點。
目前棉花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已經從基本面轉移到政策面。發改委網站發專文論述《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些游資和不法經營者采取欺詐、串通、哄抬、囤積等不正當手段操縱相關商品價格,是一些農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推手。就棉花來說,文章認為“棉花收購也遭游資惡性炒作,無照收購、無證加工現象較為突出,一些收購企業不具備相關準入資格,卻大肆搶購哄抬價格。”
按照價格調控措施中,“加強對農產品期貨市場及電子交易市場的監管”的政策精神,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紛紛提高了各個品種的保證金、擴大了漲停板幅度、對最大持倉量進行限制。
根據鄭商所通知,自2010年11月26日結算時起,棉花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將由原比例調整為12%,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為7%。保證金提高后,將減輕棉花期貨的杠桿效應,也提高了參與棉花期貨的資金門檻。
12月初,國家將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預期在會議召開前,國家仍將繼續強勢調控物價,強勢監管農產品期貨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棉花現貨、期貨價格仍將以弱勢震蕩為主。
近期有學者開始反思有關部門近期的價格干預政策,認為這些舉措早就不是宏觀調控了。宏觀調控有著嚴格的定義,指的是政府通過對總量的控制,來調節經濟的運行。“宏觀”的含義就是“總量”、“全局”,而不是“單個”、“具體”。宏觀政策因此也只有兩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行政干預市場對經濟和社會有一定的負作用。因為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是重要的信息源,發揮著配置資源的關鍵作用。凡價格上漲,必然是供不應求,看到價格上漲的企業,察覺到有利可圖,在價格的指導下增加供應。這樣做的結果是緩解短缺,自動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因此,進入12月份以后,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政府政策面的變化,一是政府仍有可能再次加息,對貨幣總量進行調控;二是政府行政手段管理價格的手段是否趨于溫和。
根據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有關部門將對《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后的規定草案將相互串通、惡意囤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以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的行為作為懲處重點,加大了處罰力度。
{page_break}
今年以來,棉花期貨的成交量逐步放大,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目前收購、加工、貿易、紡織、坯布、印染、服裝全產業鏈上的企業都非常關注期貨價格,期貨價格也成為企業采購與銷售價格的重要參考。以籽棉收購價格為例,在棉花期貨價格上漲過程中,籽棉價格一路走高,近期隨著棉花價格下跌,籽棉收購價格也顯著回落。近期籽棉收購價格回落到5.5元以下,逐步接近加工企業心理價,折合皮棉成本大約為23000元到24000元之間。
按照傳統的觀點,商品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供過于求,商品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商品價格上漲。然而人們常常忽略商品價格的波動對于供求關系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以棉花為例,在前期棉花價格上漲過程中,上游棉農及加工企業預期價格上漲,而有所惜售,前期供應量僅相當于往年同期的30%;下游中間商及紡織企業預期價格上漲,提前采購棉花,造成需求較往年增加。同樣,在近期棉花價格下跌以后,棉農和加工商出貨意愿積極,市場供應量增加,下游紡織企業則預期價格會繼續下跌,推遲棉花采購,市場需求量相對減少。
進入12月份以后,美棉陸續到港,12月中旬可能達到峰值。加之在國家有關政策調控下,新疆棉春節前的輸出量較往年增加。這樣,春節前紡織企業貨源充足,且處于心理優勢地位,棉花價格重新回到28000元以上難度很大。
另一方面,棉花價格未來下跌的幅度也非常有限。明年全球棉花產量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整個2010/2011年度棉花供求在總量上仍處于偏緊狀態。如果說,棉花價格的非理性上漲,干擾了產業鏈正常的經營秩序;棉花價格的非理性下跌,將對整個產業鏈產生更壞的影響。
當前國家儲備棉花僅余30萬噸,幾乎沒有調控資源。為了確保棉花戰略安全,也為了將來更好地調控棉花價格,國家最遲需要在2011年或2012年重新啟動收儲計劃,那么屆時的收儲價格也就是未來棉花價格的底線。
考慮到棉花價格平均價格水平已經提升,我們認為國家最有可能參考前期棉花拋售的實際成交價格制定未來的收購價格。也就是當棉花價格進入到20300元到25000元區間時,國家都可能啟動收儲計劃。
2009 年國內棉花需求1060 萬噸左右,產需缺口360 萬噸,比2008 年擴大了260 萬噸。根據筆者調研的情況,由于今年棉紗價格大漲,紡織企業經營效益處于近十年最好水平,紛紛擴大了產能。按照保守計算,新年度棉花需求增加10%,產需缺口至少再增加100 萬噸。
當前棉花供求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今年總體長勢差于常年,且上市偏晚,預計總產量比上年640 萬噸的數量還要減少。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11月份的全球棉花供需報告,再次下調了2010/11年度中國和美國的棉花產量,分別為653萬噸和401萬噸,而10月份的預估數字分別為685萬噸和410萬噸;兩國期末庫存也再度降低,僅為288萬噸和47萬噸,上個月的預估數字為320萬噸和59萬噸。另一大產棉國印度的產量預估數字與上個月持平,為566萬噸。根據預測,2010/11年度全球棉花總產量為2509.3萬噸,較上月預估減少31.1萬噸,不過全球消費量也下調了85.9萬噸,為2543.5萬噸。2010/11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繼續降低,預計為918.8萬噸,庫存消費比為36.12%,為1993/1994年度以來最低水平,而2009/10年度這兩個數字分別為950.3萬噸和36.84%。只要全球經濟不出現重大衰退,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偏緊的狀況基本成定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