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電或誘發用油緊張 成品油定價機制再遭詬病
去年四季度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未理順等多重因素所致。
現象:各地限電舉措不斷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浙江嘉興某民營石化公司經理李平(化名)一臉無奈。
“浙江別的地方不敢說,至少在嘉興,多數化工廠最近都接到了地方上的一個文件,該文件就給我們兩個選擇:一個是‘開七停七’,就是開七天停七天;另一個是‘開十停十’,而且不能超限。”李平說。
停電給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很大。以李平所在的石化廠為例,其產品主要包括工業溶劑油、潤滑油、爐用燃料油等,廠內一些分離裝置都需要加溫兩三天才能正常運行,而停車也需要提前一兩天才能完全停掉。
“就算按照‘開十停十’,我們的裝置也要到第四天才開始出產品,但很快到第六天又必須降溫停車,能正常生產的也只有兩、三天。”李平說。
而在其他地區,類似的限電舉措也在不斷上演。以另一個工業大市廣東東莞為例,當地有關部門預計,6月下旬以前東莞的供電形勢都十分嚴峻,全市最大負荷缺口達到120萬千瓦。預計大部分鎮街的工業用戶將在不同時段執行“開六停一”或“開五停二”錯峰計劃,最嚴重情況下,東莞21個鎮街局部范圍內的工業用戶需要在個別時段執行“開四停三”的錯峰方案。
“其實限電年年都有,但今年,這么嚴厲的限電舉措似乎來得特別早。”李平說。
記者隨后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員正分赴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地區調研,預計今年二季度、三季度上述地區會出現部分地區用電緊張現象。而按去年四季度的經驗,“電荒”又可能觸發新一輪“油荒”,這成為當前各方最擔心的一幕。
預期:汽柴油緊張或提前到來
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已經公開表態,“絕不允許拉限居民生活用電”。但即便如此,一旦由用電緊張進一步引發汽柴油供應緊張,則居民生活很難說不會受到影響。
“‘電荒’的確會成為‘油荒’的一個誘因。”廖娜告訴本報記者,盡管前不久發改委小幅上調了電價,但似乎效果不是很明顯,煤電緊張局面仍然存在。
事實上,去年四季度的“柴油荒”最初就是由拉閘限電所引發。為趕在“十一五”末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不少地方從去年9月開始對部分企業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如溫州部分企業每開工1天,就要停電2至4天;義烏從8月26日開始全市分片區實行工業用電供兩天限一天的政策。一些企業為不耽誤生產紛紛自行用柴油機發電,這使得市場柴油需求猛增。
“今年夏天確實不排除汽柴油再度緊張的可能。”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對此不無擔憂。
息旺能源咨詢總監廖娜則表示,國際油價將是“油荒”會否爆發的最關鍵因素,“因為油價如果進一步攀高,一則會抑制煉廠開工積極性;二則兩大石油集團盡管也會進口,卻只能是硬著頭皮進了。更重要的是,高油價會促使民營加油站高掛‘免戰牌’,這會直接給市場傳遞出‘油荒’的信息。”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由于有強烈的漲價預期,社會單位已開始屯油待漲。
另一方面,廖娜認為,煉油利潤減少影響到煉廠的積極性,這也會促發成品油供應緊張。
煉廠積極性下降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地方煉廠停車檢修驟然增多。據中國化工網的一項統計顯示,目前停工檢修的地方煉廠包括山東?;?、神馳煉廠、富海石化、石大科技、長城煉廠、中海石油東營石化等,且大多處于全廠檢修狀態,部分檢修結束的企業開工負荷也處在較低水平。
“其實國內當前的煉油能力沒有問題,完全能滿足市場需要,關鍵是煉廠的積極性不夠,而積極性不夠的原因就是煉油虧損。”董秀成說。
源頭:定價機制還未完全理順
根本上,煉油虧損是定價機制沒有完全理順所致。董秀成就此表示,后者才是導致用油緊張的最根本原因。
“考慮到抑制通脹以及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國內近幾次成品油調價都沒有調到位,而這么做的后果就是國內外油價價差進一步拉大,繼而導致煉油微利甚至虧損。”董秀成說。
他指出,以中石化來說,有80%的原油需要進口,導致下游壓力很大。
此前,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表示,“公司現在每煉一桶油就要虧損20美元,但是就算賠了,作為中央企業我們也要保證供應,虧損的錢可以從其他板塊的銷售中爭取回來”。
中石化有關人士證實,該公司旗下煉廠開工負荷率已達101%。中石油則表示,旗下的煉化企業一次加工裝置負荷率要達到98.5%以上。
“更關鍵的是,中國還有1億噸的加工能力來自地方煉廠,它們不需要完成任務。”董秀成表示,“這部分產能會影響市場整體的供應。在定價機制沒有理順的前提下,它們將成為最主要的不確定因素。”
據他介紹,國內當前煉油總體產能約為5億噸,其中4億噸來自兩大石油集團,“這意味著如果剩下1億噸地方煉廠的產能沒有發揮效用的話,即便兩大石油集團開足馬力生產,也無法滿足市場所需。”
但在煉油虧損的前提下,地煉產能發揮效用無從談起。
記者從卓創資訊了解到,上周山東地煉加工進口直餾燃料油的虧損直線上升。截至4月21日,地煉綜合裝置加工俄羅斯M100燃料油虧損增加至119.54元/噸,較前一周增加虧損23.25元/噸。
業內人士指出,地煉是除中石油、中石化外國內成品油供應的第三支力量,如果大面積停產勢必會加劇市場供應的不平衡局面,而兩大石油集團的保供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大。
對此,廖娜表示,當前成品油市場的供需結構確實存在隱患,但如果采取一些措施,還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在她看來,此前中石化宣布停止對港澳以外地區的成品油出口以及部分地區主營單位的控銷行為都是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油荒”。而通過生產、供應兩端的協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矛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