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恒明:首富故事多不靠譜
富豪起伏大,有趣、刺激神經,這大概是翻看《中國首富報告》的閱讀體驗。
比如宗慶后的故事。42歲的宗慶后還在杭州走街串巷吆喝著賣冰棍,2010年卻成為了中國大陸的首富,大概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知道他的祖父可擔任過張作霖的財政部長。
比如中國最年長富豪的故事。1984年,盧國紀以61歲高齡白手創業,毫無航運經營經驗的他克服萬難,靠20年艱辛努力,把重慶民生輪船公司打造成國內最大的民營輪船公司,2005年,82歲的他當選《福布斯》中國內地第119位富豪,為重慶首富,是“中國最年長的富豪”。盧國紀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了不起的企業家、“船王”盧作孚的二兒子。
還有“26歲”創業現象,總結資料得知,陳發樹、李寧、嚴介和、李鋰等都在26歲創業。更有意思的是房地產行業的創業故事。舉碧桂園的例子。20世紀90年代初,地產熱剛開始時,楊國強承攬了一個大項目——碧桂園。工程建到一半時,恰好遇上房地產泡沫破滅,開發商資金斷裂,把4000多套別墅作為工程款抵押給楊家,就這樣,楊國強成了一名地產商,之后在威力無邊的策劃人及政策轉暖等共同作用之下,這些別墅都賣了,楊國強后來是他女兒楊惠妍成為富豪榜上的常客。
有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中國首富報告》一定是一本有趣的讀物。其實不然,《中國首富報告》是以批評的靶子進入我視線的。原因有二,其一,它并不是致力于研究中國富豪的專業作者的專著,它其實是以10年來《胡潤百富榜》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兩個榜單為基礎數據,進行了中國富豪資料的梳理及簡單的榜單解讀而已;原因二,該書章節間邏輯結構有顯紊亂,框架搭建即讓人產生疑惑。我是這樣理解的,第四章“財富地理圖志”、第五章“財富如水,流動于行業間”、第六章“那些落榜的名字,成了傳說”分別從地域分布、行業分別、落榜者三個角度解讀中國富豪,給人感覺層級明顯,但前三章卻像大雜燴,什么都往里裝。第三章詳細講述了黑馬富豪和老中青三代富豪不同特點,第二章講富豪出身及財富觀,但標題明顯與實質內容相差較大。
《中國首富報告》分析不透徹,大多流于表面,甚至有不少誤讀,全書很少有讓人拍手稱快的評論或一手的精彩故事講述,這些都讓人遺憾。但也并意味著全書毫無是處,要一棒子打死。
本土財經書歷來多受詬病,研究精神欠缺、專業根基不深、職業作者匱乏是其本質原因。但外版財經書與本土情形相去甚遠,水土不符也是事實。抓住當下熱點,順應市場所需,不以專業功底取勝的趨勢話題類圖書一時間生機勃勃,《中國首富報告》是鮮明一例。
《中國首富報告》至少有一點難能可貴:重視策劃,取材巧妙。而且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者潛心鉆研,在消化成千上萬名富豪的資料,試圖畫上富豪成長路徑與經濟大勢的連接線等方面費盡心力,作者努力勁頭能窺一斑。
抓住市場所需,借助首富噱頭好營銷,這是《中國首富報告》取勝法寶之一。標題黨有時會文不對題,但在標題上花功夫,努力靠近讀者也體現出該書的良苦用心。比如,分解富豪地域特征時,分別用“權貴京城”、“傳奇上海”、“潮流江浙”、“活力廣東”、“資源邊疆”小標題來概括講述,雖難以全然準確,也可謂對接工整、承接順暢、有一氣呵成之大氣。
最后,我要推薦一對照閱讀的范本《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與權力》,它可是研究東南亞華裔富豪的佳作。作者喬-史塔威爾是《中國經濟季刊》創辦人、總編輯,長期鉆研此類話題,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亞洲從事新聞工作,之后替《經濟學人》的商情部門寫過大約十本與中國經濟發展有關的小冊子。《亞洲教父》出版后,喬-史塔威爾被視為亞洲商界神話的首席破壞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