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炒股賺錢
前幾年市場好的時候,無數人盲目跟風,拿出自己所有積蓄甚至借錢炒股最后被套的事例不少,筆者身邊就有位每月固定薪酬幾千元的男士在2009年初把自己的房賣了就為炒股,滿心以為賺了可以買套更大的房,結果,不僅股票被套,房價也在一年后翻了一倍有多,至今這位男士仍在租房。
此外,最近的上交所研究表明,滬市2009年至2011年間4只上市首日因異常交易被盤中臨時停牌的新股交易數據顯示,中小投資者是追漲主力,其中90%虧損。而市場上存在的盲目“炒新”、狂熱“炒小”、博傻“炒差”、頻繁交易等非理性投資行為正是導致市場長期低迷和投資者虧損的重要原因。
像這些個投資者,毫無理智可言,是誰也保護不了的。筆者認為無論資本市場的制度如何完善,都救不了他們,但這樣的人卻并不少見,尤其在網絡上,到處都是叫罵聲,似乎自己炒股虧錢全怪政府,全怪制度不健全,卻從未找過主觀原因,這樣的人,不光炒股,做其他投資也一樣很難成功。所以,筆者認為,中小投資者們在進入股市前一定先想清楚,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當然,從“存在即合理”這個哲學角度來講,中小投資者的怨聲載道也不無道理,我國資本市場確也有些問題亟待政府去完善,尤其是近期討論熱烈的新股發行制度。
談新股發行改革,要遵循的根本原則應該是“市場化改革”這一立足點。而現行新股發行制度被人逅病就是因為市場認為其“一點都不市場化”。比如有人認為,新股價格完全可以由市場自己去定。價格是市場主體交易的結果,新股該以什么價格發行,由上市公司和股東決定,哪怕是價格高得離譜或低得離譜,只要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兩廂情愿,沒有違規違法行為,相關部門就不該管。
除發行價格外,新股發行制度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筆者也無意在此討論具體方案的細節問題。筆者認為,任何制度都不可能生下來就是完美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觸而就,投資者應該看到,今年以來,監管層正在有序鋪開新一輪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2月1日起,預披露時間從發審會前5天提前至一個月左右,并首次對外公開IPO審核工作流程及申報企業名單;2月3日,證監會宣布,正研究加強詢價過程監管,敦促機構理性報價。3月7日,證監會召集了六位市場人士征求意見。
3月8日和9日,深交所和上交所先后發布遏制炒新的若干技術措施。深市新股首日換手超50%、滬市新股首日換手超80%,立即實行盤中停牌,并且直停至收盤前最后3-5分鐘才能恢復交易。這兩日上市的6只新股,除滬市的中交建之外,其他5只齊齊遭遇“臨停”;6只新股首日換手均在60%上下,漲幅最高的中泰橋梁(002659)漲56.44%,最低的中威股份漲6.9%,爆炒新股初步有所遏制。
如此具有針對性的舉措,雖然不可能完全抑制高定價,卻加大了炒新成本。上交所與深交所扼制炒新的行為,將瘋狂降低市場總體效率的炒新,轉換成價值投資,逐步削弱新股發行利益的第一步。此舉打散利益鏈條,順乎大多數投資者心意,不失為未來改革的良好開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