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面臨出口困境 自主轉變才是關鍵
中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紡織服裝行業歷來是中國外貿的強項,然而現在,這個行業的形勢正變得日益嚴峻。即將公布的8月紡織服裝出口數據呈現跌勢已成定局,而7月份的服裝出口量的跌幅甚至達到了8%。這樣兩連跌,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才出現過。紡織服裝企業如何看待目前的這種下跌?對于前不久出臺的外貿“國八條”又有什么樣的期待?記者就此采訪了江蘇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
記者:紡織業已經出現了連續兩個月的下降,這是非常罕見的,您怎么看待連續行業的現狀和困境呢?
周海江:目前我們整個中國的紡織服裝業面臨的挑戰確實也比較大,一個方面國外市場不是很景氣,另外一個因素我們國內和國外的棉花的差價,我們國內的要比它的成本高20%左右。另外一個因素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幾個因素所以使得我們競爭力逐步明晰下降的結果,目前來講提升競爭力這個局面還很難改變。我認為國八條的出臺對于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因為加大了退稅的適度,包括銀行的一些支持,所以在資金上面對于這些中小企業,在解決一個資金問題。第二是退稅快一個月,相當于可以基于我們的資金成本一個點左右,相當于降低了資金的成本。第三類通過提高公關的效率,使得我們在出口的效率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方便,也增強了小微企業出口的信心。這些政策出臺無疑也為整個紡織服裝業外圍環境方面提供了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但是我還是有一項呼吁,我們內外棉花的差價對于中國的紡織服裝業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國外的棉花要比我們便宜四到五千一噸,這樣的差價會讓我們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另外我們又面臨著比較高的原料成本,對于服裝企業在國際競爭力上面還是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我是比較強烈的呼吁盡快的取消進口棉花的配額,這樣可以提升中國服裝企業的競爭力。
記者:企業借助“國八條”的促進,具體的轉型會是怎么樣的?
周海江:從企業自身來講,我覺得還是要加快打造兩自企業,一個是自主創新,一個是自主品牌。如果不提升自主創新,就是自己的研發能力,我們的產品就不能夠提高附加值,就不能夠跟東南亞這些低成本去競爭。但是我們中國的服裝企業在國際上要提升競爭力,還要有自主品牌。因為有了自主品牌,我們才有主動的市場,而不是加工單位被人家牽著鼻子走,一旦這個品牌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意味著這些市場是被我們掌握的,這樣的話,我這個消化的能力就比較大了。中國紡織服裝我的出路,除了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外圍環境,關鍵自身我們還要打造兩自企業,就是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只有把兩自企業打造起來了,我們中國的服裝企業才能長久的有競爭力,而且在國際競爭中間能夠勝出。
對于紡織服裝業面臨的困境,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劉曉午對此進行分析點評。
江蘇紅豆集團的總裁周海江特別提到了外貿“國八條”細則的作用,他歸納總結為三個方面。其實在目前國外市場疲弱,服裝紡織業形勢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外貿“國八條”細則的出臺能否快速起到作用?
劉曉午:我以前認為,紡織服裝業和整個經濟是一個比較對等的關系,但是今天看到紅豆集團周海江總裁的看法,我感覺紡織服裝業相對于宏觀經濟來說,現在的形勢非常嚴峻。回過頭來說,國八條對于咱們整個紡織服裝業的作用有多大,我感覺從短期來講,出口退稅的延期,還有海關報稅政策的一些便利,金融政策的一些支持,實際上這些政策是在短期內可以舒緩企業的成本。這個成本的減緩的程度可能幅度還是比較小一些,因為整個來講,中國的紡織服裝業競爭力的下滑還是在于成本的上升,還是在于需求的回落,造成整個趨勢性的下滑。所以從中長期來看,外貿國八條可以從短期內起到一定的舒緩成本的作用,但是從中長期的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力提升來說,我們的任務還是任重而道遠,所以說我是同意紅豆集團周海江總裁的觀點。
就像周總所說的,外貿“國八條”可能營造的只是一個外圍的環境,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紡織服裝業自身的發展,所以他提到了兩自,自主品牌、自主創新。目前我們國內的紡織服裝企業離這兩個字還有多遠呢?
劉曉午:我感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為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一般來說它的競爭力主要是建立在成本要素基礎之上的,包括勞動力的成本、土地的成本,包括一些環境資源低成本。現在情況改變了,目前來看重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品牌,實際上是一個軟肋。現在有紅豆等一些大型的知名的品牌企業開始在做這個工作,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這是一個好的跡象。但是從總體的環境來看,我們的這種國際知名品牌還比較少。第二個從產品創新來說,實際上中國的紡織服裝它的產銷量在全球排第一位的,市場的占有率也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的很多高新技術產品實際上還是比較弱的,一些高級面料的生產都是要依靠進口,恰恰是這方面產品附加值最高的產品。所以說從自主品牌,從產品的自主創新兩個角度來說,中國紡織企業還有比較大的一個道路要走。
整個十年的外貿紅利基本上已經消失,現在紡織企業面臨的非常大的困難就是,訂單從國內向東南亞國家急劇流出,這是不可逆的。如果說我們還是建立在以前成本的競爭力戰略基礎之上,那么我們可能就會比較被動了。第二個我們的競爭力一定要建立在剛才周海江總裁所說的兩自企業,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如果說我們的自主品牌有了,那么實際上我們的車間改變了,車間從國內向東南亞國家流去,但是我們的品牌成為一個很厲害的品牌之后,實際上我們還是有市場的。如果說打造兩自企業,那么實現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戰略的這種轉移變化,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出路才會更加寬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