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順來曾翔:絲光棉T恤貼牌生產的生存哲學
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力資源傾向有限供給,低廉要素成本比較優勢下滑,生產訂單急劇壓縮不斷流失……諸多不確定風險,都為中國紡織服裝的高速前行蒙上了一道陰影。
即使陰霾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常態”,依然有企業好似穿上抗風險盔甲,成為好日子與壞光景里的“常勝冠軍”——全順來,一家專注于絲光棉T恤貼牌生產的企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掌舵人曾翔相信,惟有秉承獨特而又堅韌的生存哲學,“身處變局,理性布局,胸懷大格局”,才能成就“制造商品牌”的身份定位,形成與品牌商和諧共舞的雙贏局面。
“好一則博”:“貼牌”也能當“大牌”
在終端消費品牌看似“高的讓人咂舌”的吊牌價格面前,很多生產型企業紛紛放棄做貼牌生產,卷入自創品牌的大潮之間,似乎有了自主品牌,獲取沒有天花板的利潤空間也就高枕無憂了。
可是,做了10年絲光棉T恤貼牌生產,曾翔和他的全順來還是巋然不動,并無自起爐灶、創立品牌的打算。這多少讓記者有些好奇:難道,這個有著學院派背景,印象中精明睿智的商人真的遁于現狀,絲毫不為之心動?
“拒絕過度延伸的誘惑,恰恰是因為另一種誘惑的存在。”曾翔這樣回答記者的疑問——“做大不是目的,做強才是全順來的目標。只有‘專注’了,才能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內,做到更‘專心’,更‘專業’。”
曾翔認為,如今,各種魚龍混雜的“品牌”充斥街頭巷尾。并非所有做品牌的企業都對自己有“清醒的自知”與“堅持朝前走的定力”。實際上,有如參天大樹的長成,惟有去除多余的枝蔓,才能成就向上的挺拔。企業定位同樣如此,惟有“聚焦、聚焦、再聚焦”,才能塑造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這也是全順來為何選擇將自身定位于“絲光棉T恤貼牌生產第一品牌”的戰略考慮——擁有多年專注絲光棉T恤豐富的生產設計經驗,一支能打市場“硬仗”的卓越團隊,以及一批成熟的品牌客戶作為市場積淀,曾翔認為,只要能在這個細分行業里成為“No.1”,全順來就能在這個“有限市場”挖掘出“無限潛能”。
而對于傳統觀念中貼牌生產有如“品牌殖民”,低品牌商一等的觀點,同時擁有中國針織工業協會T恤分會副會長身份的曾翔也想給制造企業“打打氣”——
“誰說貼牌不能當大牌?”曾翔反問記者,“追根溯源,制造商與品牌商之間的關系,起源于制造商與中間商之間的競爭。不管什么身份,離不開好的產品作為前提。制造商的地位自古至今都是舉足輕重的。”
曾翔認為,有品質,懂設計的貼牌生產企業,一樣“能文能武天地寬”。
首先,貼牌生產的專業職能,緣于產業鏈分工縱深細分的客觀需要。曾翔認為,所謂“患得”,即是“患失”。想要面面俱到,那就什么都不是。有如荀子所云:“好一則博”——立足于自身性情與特色優勢,方能“從極狹的范圍內生出極博來”。
專注貼牌生產更是基于品牌“心智定位”的需要。產品營銷的關鍵在于認知,“市場競爭中,占領思想比占領市場更重要。”曾翔希望,品牌商與消費者一看到絲光棉,就能立刻聯想到“全順來”。絲光棉生產在中國是朝陽行業,誰能在這個領域內獨占鰲頭,誰就能處于竟爭階梯的高位,成為行業標桿與領軍者。
“大而全,且無特色的企業定位最傾向于同質化。如果要求品牌商與消費者專一,那么,你自身就得專注再專注。”曾翔對記者說道,“許多企業會傾向于對廣度的追求,而全順來所聚焦的,則是對深度的執著與專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