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消費總格局不變,亮點頻現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由“快經濟”向“慢經濟”、“快消費”向“慢消費”轉型;經濟增長由“八九不離十”向“七上八下”轉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8年22%的增幅、2012年14.3%的增幅下降至2013年的13%左右,消費進入新的轉型期;12月1日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爐,為51.4%,連續14個月在50%以上,非制造業PMI為56.0%,近幾個月連續增長。上述數據釋放出很好的信號,也預示著消費領域出現某些積極的變化。
2014年,預計總體消費格局不會改變,“八項政策”不會取消,也不會在短期減少其影響。過度消費仍然是被限制的,汽車領域還不可能放松相應的管制。房地產由于價格仍然上漲,也從市場和計劃兩方面限制了其消費的上升,因此也不會成為新的熱點。家電政策不會出新政。黃金消費多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建材家居消費是消費升級的內容,但是家具以舊換新政策的影響作用仍然有限。
網絡購物是2013年的消費熱點。“雙十一”當天天貓/淘寶銷售超過350億元。預計2014年電子商務將超過12萬億元,網絡購物將超過2.5萬億元;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將超過3萬億元。農村消費在統計指標調整后,已經連續4年超過2萬億元,同時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城鎮。民生消費則是2013年最大的消費熱點。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2014年民生消費仍然是一匹黑馬,無論是否限制“三公”消費政策,民生經濟即民生消費的價格彈性決定了其消費具有某種剛性,這就是基本的消費核心。只有民生經濟問題解決了,經濟才更有活力,創新發展才更有動力。
我國消費經歷了溫飽消費、小康消費、符號消費、品質消費的時期,但是各個區域發展不平衡。因此,不同區域的消費也呈現多層次性,這就決定了國際化大都市存在多層次性的消費。正因為如此,以北京為例,既存在高檔百貨、高檔餐飲,一些大眾百貨、主題百貨、社區百貨等也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甚至奧特萊斯(名品尾貨)、一般尾貨市場、商品大集、廟會、周末菜市場等在北京也有發展空間。
2014年消費呈現多元化發展是必然的現象。民生消費是一個長期的重點,消費趨勢不容忽視,2015年達到32萬億元是可以實現的;生存性消費向發展型消費邁進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由物資消費向精神消費轉型是發展趨勢。雖然2013年網絡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預計僅為8%,但是它代表著一個發展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